眾人見沈六來了,趕忙行禮。
“都起來吧。”沈六站在那,漫不經心的擺擺手道。
就有人搬了椅子和桌子過來,讓沈六坐下,而隨著沈六來的那些官員,卻隻能站著。
“所有的玉米都在這裡嗎?”沈六坐下來後,目光在玉米堆上掃了一眼,便問道。
“回將軍,是的。”盛軒和何明與連忙回答道。
沈六點點頭便是知道了,隨即便示意眾人繼續乾活。
小嵐一邊剝著玉米,一邊偷偷的用眼角餘光掃了沈六一眾人一眼,心道,“這些人光看有什麼意思?他們怎麼就不想著動手剝剝玉米呢?”
沒等她腹誹完,就見那邊已經有人運了個大稱過來了,這是要開始秤玉米了。
眾官員們圍在一起,眼巴巴的看著秤砣,隨著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報出來,負責記錄的官員用算盤加起,等到最後一袋子玉米稱重完畢的時候,他在算盤上撥了幾下,就得出了一個數據。於此同時,小嵐心中也有了一個數據,一共是一萬零三百斤,畝產六百八十六斤。
在現代這個畝產是很低的,但是這是古代,這個畝產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這是創了新高了。
“這玉米高產啊,天佑我大啟啊......天佑我大啟啊......”幾個統計數據的官員激動的差點落下淚來。
這個時代,北方一年種一季的莊稼,南方是一年種兩季,不過畝產都不高。在盛家屯子這個地方,土地肥沃的上等地,,一年眉目的收成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小嵐家的玉米是種在生地上的,土地還不是上等的地,畝產竟然達到了六百八十六斤,這要是種在上等地上,畝產隻怕會更多。不過,就算畝產是六百八十六畝,這也足夠驚人了,這個產量於國於民的好處,都是無法估量的。
沈六坐在椅子上,看著激動的眾官員,將身子往後靠了靠,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來。
畝產將近七百斤,想想他之前送上去的折子,再想了想他接下來要送上去的折子,恐怕龍椅上的那位也會喜出望外吧。
天下的百姓能夠吃飽飯,國家的糧倉能有餘糧,這是他沈家堆這個大啟朝過的貢獻啊。
當然了,要推廣玉米,自然要先從遼東府開始了。遼東府的百姓和士兵能優先其他地區的百姓吃飽飯,遼東府的糧倉能裝滿,遼東府的士兵的糧草能不愁了,他手裡下的士兵能吃的飽飯了。這是他沈家,這是他沈六對自己的家鄉,對自己帶的士兵做的交代。
發現玉米高產的事,是小嵐從河間縣帶回來的種子。
想到他跟小嵐姑娘的認識,以及後來她的想救以及她帶著他的謀士何明與去做生意,到現如今她獻上的玉米高產的事,冥冥之中,好像有什麼牽引一樣,讓他們相識,然後讓他立下這樣一份大的功勞。
現在天下雖然太平,但是前兩年的饑荒和兵亂還曆曆在目,百姓們吃不飽飯的大有人在,更彆提去年整個遼東府又乾旱了的,現在百姓們的日子,不過事勒緊了褲腰帶罷了。
玉米這種高產的作物要是普及開了,那可是功在社稷,甚至可以比擬沈家的先祖追隨太宗皇帝開國的戰功了。
有了這份功勞,他們沈家在朝堂上的位置也就穩穩當當的了,甚至皇後的地位也會更加的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