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吃儘了苦頭的聾老太太
一個黑漆漆的身影。
杵在了傻柱屋外。
是聾老太太。
今天晚上的大院大會,聾老太太沒參加,但卻聽到了一些對她本人而言,算是觸碰到了聾老太太切身利益的言論。
賈張氏要跟易中海搭夥過日子。
促成這件事的人居然是傻柱。
這消息對聾老太太而言,堪稱一個晴天霹靂,等於多了一個跟她搶吃食的老虔婆。
算是飯盒保衛戰吧。
聾老太太覺得應該好好的跟易中海談一下,最好能說動易中海不該管賈張氏的吃喝,解決的辦法,就是讓賈張氏跟著秦淮茹改嫁,既圓了秦淮茹孝順的好名聲,也沒有了跟聾老太太搶飯的賈張氏。
但是等聾老太太走到易中海家外麵的時候,意外的聽到了一些對她本人不算好消息的言論。
想想。
當初不讓易中海領養孩子,是因為易中海領養孩子損失了聾老太太的利益,卻沒有想到賈東旭死了。
易中海斷了養老的念想。
也讓聾老太太裡外裡不是人。
突然不想進去跟易中海麵談了,為了不被外人看到,聾老太太壓根沒做任何停留,一溜煙的來到了傻柱屋外,想著是不是跟傻柱談談。
狡兔三窟的道理。
聾老太太知道。
想走走李秀芝路線。
怎奈到了傻柱屋跟前,才知道自己來的不是時候,屋內響起了某些聲音,聾老太太唯恐被人扣上聽牆根的帽子,便想著趕緊離開。
高估了自己。
也低估了夜幕的威力。
眼睛還花了。
黑不隆冬的情況下,不知道聾老太太的左腳擋了右腳的去路,還是右腳故意往左腳腳麵下鑽。
一個大劈叉。
聾老太太摔倒在了地上。
靜寂的夜幕下。
一聲淒厲的吼叫聲響起。
這一嗓子“救命啊”的慘叫聲音,宛如破鑼般的以中院為原點,急速的朝著四周擴散而去。
前腳會了周公的街坊們,拉亮了她們屋內的電燈。
一些沒睡的街坊們,則在第一時間披著衣服的出了自家。
都以為是賈家的事情。
畢竟院內鬨出了秦淮茹改嫁和前婆婆賈張氏尋飯折的事情。
出來才發現,壓根不是賈家人在鬨事,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吃飯的地方,賈張氏和秦淮茹這一對賈家寡婦,難得的和平相處著,真正出事的人,是她們誰都沒有想到的聾老太太,目光所及之處,赫然是抱著自己雙腿可勁嚎叫的大院祖宗。
倒吸涼氣的聲音。
從街坊們嘴巴裡麵飛出。
單單是街坊們眼睛中看到的實景,就能想象到聾老太太此時的那種痛苦,莫說一個上了年歲的老太太,就是她們這些成年人,驟然來了個劈叉,也會痛苦難耐,關鍵地麵還不平,難免有這個磕磕碰碰的事故出現,對聾老太太而言,委實是雪上加霜的局麵。
“老太太,您沒事吧?”
話問的不錯。
也表達了街坊們對聾老太太的關切,但是在場的街坊們,卻沒有一個人上前攙扶或者幫忙。
一方麵是對聾老太太印象不好,誰家吃點好的,聾老太太但凡聞到味,怎麼也得跟你說道說道,什麼孝順老人等等。
巴不得聾老太太倒黴。
另一方麵是聾老太太一直跟易中海兩口子搭夥過日子,她們要是急巴巴的上前關心聾老太太的安危。
顯得易中海冷血。
這尼瑪要是被易中海記恨。
得不償失。
縣官不如現管。
街坊們都站在原地看戲,一直看到易中海從屋內出來。
“老太太,你這是?”
“老易,我估計是老太太上廁所。”閆阜貴幫忙想了一個理由,“晚上天黑,一時間沒有看清路麵,摔倒了。”
易中海心裡隻剩下了埋怨。
秦淮茹改嫁的當口,易中海本想把有限的時間放在給秦淮茹找對象這件事上麵,剛才跟一大媽閒聊過程中,深受一大媽言語的啟發,無師自通的領悟了綠帽子邏輯。
什麼綠帽子邏輯?
易中海認為既然要戴綠帽子,為什麼自己不選一頂好看的、合適的、不讓自己難受的綠帽子戴。
將其帶入到了秦淮茹改嫁事件中。
軋鋼廠要秦淮茹改嫁,街道想要看到秦淮茹改嫁,誰不讓秦淮茹改嫁,誰就是開曆史倒車的罪人。
如此一來。
易中海覺得自己有必要參與到秦淮茹改嫁事件中,幫忙尋個對秦淮茹不錯,對棒梗他們不錯,尤其可以給易中海兩口子養老的男人。
這個男人是誰?
一開始想的是傻柱,卻因為傻柱娶了媳婦,易中海便也隻能去打彆人的注意。
正跟一大媽商量秦淮茹改嫁誰的時候,聾老太太給她來了這麼一出。
往日了。
聾老太太大小便,都是在屋內解決,一大媽第二天幫忙倒一下便盆。
偏偏今天晚上。
聾老太太親自卻上廁所。
易中海本能性的認為這是聾老太太在給他添堵。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街坊們都能看明白的事情,聾老太太未必不能看明白,這個老太太可精明的很。
“傻柱在不在?找輛板車,送老太太去醫院。”
傻柱在易中海心中的地位就是高。
這場合。
易中海還念念不忘想要坑一把傻柱,準備讓傻柱找板車送聾老太太去醫院。
到了醫院。
錢肯定得傻柱交。
聾老太太住醫院的這段時間,一日三餐是不是歸傻柱負責了,再算計算計,聾老太太是不是需要吃一點營養補品?
到時候讓秦淮茹負責聾老太太的衣服換洗。
傻柱負責做飯,秦淮茹負責聾老太太的洗漱,齊活。
就算傻柱結婚了,但秦淮茹是寡婦。
相處的時間隻要長了,傻柱想好都難,肯定有他們搞在一塊的流言蜚語。
易中海大聲的喊著傻柱的名字,喊著,喊著,臉綠了。
四合院的街坊們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