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信則想的更多一些,如今他們的玻璃廠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不少人來下了訂單,都知道在孟家莊有這麼一個能產“琉璃”的地方。
由於很多時候都是他出麵,所以他這個人也漸漸有了名氣,不像以前去城裡都沒幾個人認識。
伴隨著名聲打出去,生意好起來的同時,玻璃廠也引來了不少窺視與打探。
好在對於產玻璃的關鍵在何言信身上這件事並沒有走漏什麼風聲,否則他得招幾個保鏢帶在身上才行。
外界都以為他隻是在為孟家做事,而孟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也去京城待了幾十年,在本地經營了上百年,能震懾住大多不知底細的人。
可這精巧的玻璃吸引來的目光裡,還是有很多孟家都無法招架的存在。
宋葉箐這次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無論對她本人還是對玻璃廠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更何況宋葉恒還當了官,對何家幾人來說也是一層保障。
何言信沒有太過信任孟家,乃至整個孟家莊也是一樣的,畢竟他在本地沒有根基,稍不留神就會被吃的連渣都不剩。
至今為止廠裡的夥計都摸不清半點關於玻璃製作的方子比例,隻知道何言信讓他們怎麼做就去照做,學的是拉形吹玻璃的流程。
就算是外邊有人把他們招攬過去,做不出來好的流液隻知道怎麼做造型也白搭。
那些本土的琉璃廠缺做形狀的嗎?不缺!他們缺的是提純的技術啊。
原材料的比例甚至部分原料的購買渠道都掌握在何言信手中,甚至他還會購買部分並不在原材料內的東西混淆視聽,連孟舒瑞都搞不清楚半點。
這都是無奈之舉,誰讓何言信沒有強大的能耐讓人不敢打方子的主意呢。他也不是想搞技術壟斷,但至少他得先自己吃飽了再說。
他心想,看來自己這軟飯是吃的板上釘釘咯。
往長遠了想,若哪天何言信跟宋葉箐掰了,宋葉箐一個人也能過得不錯,何言信從各個方麵都沒法把她怎麼著。
當然,何言信認為兩人絕對不會有那麼一天的。
不過宋葉箐想的不一樣,由於家庭經曆,她對兩人能不能在這古代世界白頭偕老,成就一段佳話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