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周婉婉和丁果亦是認真的看向許年華,印象裡,許年華很少這麼認真的說話。
“我們學英語的,你們有沒有想過,未來要做什麼?”
許年華問。
費佳怡蹙眉說:“外交官?但我好像不太喜歡。”
“做翻譯?”常慧不確定的說著。
當初選擇這個學校的時候,也就是剛好覺得自己能考得上的最好學校了,還真沒想過,以後要做什麼。
“其實,就業方向還是很多。”許年華在這一點上,很清楚,她說:“以後可以當英語老師,還可以做翻譯,當然,像佳怡說的外交官也可以,但,想要進去,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不可以自己成立一個翻譯的工作室,比如說,彆人需要翻譯東西,就找我們工作室?”
許年華最初是想做英語培訓,專門給孩子做課外輔導,但是,現在才1981年,家長們還沒有馬孩子送進培訓學校的觀念。
她覺得可以先成立一個翻譯工作室,以後的華夏,發展的越來越迅速,需要和國外的商人做生意的企業也是越來越多,這時候,她們翻譯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和進步,隻要能接到單子,那麼,她們的工作室,肯定能掙錢。
“工作室?”丁果疑惑的看向許年華,對這個詞語,格外的陌生。
費佳怡等人也是一臉茫然的看向許年華,大家都在等著她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