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知道貿然提出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會得罪很多人,我就想著,站在您單位的角度,關愛婦女、兒童總可以吧?找相關單位整理一部關於婦女、兒童常見病的醫療手冊總行吧?”唐植桐掂量著用詞,把葉誌娟引向一條康莊大道。
“這個我可以試試。”葉誌娟沒有意識到女婿在給自己“挖坑”,認真思量了一會,這事雖然有難度,但有利於人民,覺得還是可以勉力試試的,才回道。
“您這邊如果後麵再組織一些進步女青年學習手冊,解決自己家鄉的婦女兒童的醫療問題,那又是功德一件。”唐植桐隱晦的拋出了自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想法。
“你這孩子。我試試。”葉誌娟聽完女婿這句話,立馬明白過來,笑著答應下來。
葉誌娟是個明白人,女婿分明是在給自己尋找出成績的法子,更難能可貴的是關鍵這法子具有可行性。
至於什麼婦女、兒童病症的醫療手冊,聽聽就得了,大家都是人,很多病症都是一樣的,隻要融會貫通一下,麵對的患者絕對不止婦女兒童!
王靜文坐在唐植桐身邊,含情脈脈的看著自己的丈夫,話她都聽懂了,也明白這是唐植桐是在幫自己媽媽,隻是限於視野麵,她並不知道這份禮物有多重……
“媽,農村的百姓很少有人接受過正規教育,即便是識字,也是通過掃盲來完成的。基於這種情況,這本手冊必須通俗易懂,不要在手冊裡講解什麼解剖、生理、藥理等係統性的東西,務必從基層實際情況出發,用最淺顯的語言,最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普及病症的診斷和治療。做到清晰明了、簡單易行、務求實效!”唐植桐指出了法子,但還是有些不放心,一旦走歪了再糾正可就晚了。
這並不是唐植桐想的多,而是現下的實際情況。
目前的醫生主要由中醫、西醫組成。中醫講傳承,大部分是從小培養,西醫講係統,大多是走醫學院的路子。
無論是哪一種,培養成本都很高,儘管醫藥的價格已經很實惠,但醫生的數量上不去,而且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有一條鄙視鏈的,西醫看不起中醫,有師承的中醫看不起沒師承的,沒師承的看不起遊醫,而農民能接觸到遊醫的都是少數。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聽到女婿說這些,非常認真的回道,同時示意唐植桐繼續說。
“像什麼感冒、咳嗽,這種最常見的,怎麼根據症狀去辨彆,吃什麼藥、打什麼針,大人孩子藥量分彆多少,不談原理,隻寫治療方案。還有一些急症的簡單手術,最典型的可能就是急性闌尾炎了吧?等趕到醫院,人可能也沒了,根本來不及。怎麼消毒,如何局部麻醉,如何手術,如何護理等等。要考慮絕大部分地方沒有手術條件,要考慮如何用土辦法解決,比如無影燈,能不能用好幾個手電綁一起試試?同時還要考慮到治病成本的問題,必須兼顧便宜實惠,這樣老百姓才能看得起病。什麼拔罐、艾灸、針刺,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參考各地常見的中草藥,寫明在哪分布、什麼功效、如何采集炮製……”唐植桐根據自己的記憶,洋洋灑灑的講了一大通。
葉誌娟就這麼聽著,邊聽邊點頭。
王靜文也不吃了,坐一邊旁專心聽,隻有王敬民還在專心乾飯,王靜瑩則是邊吃邊聽。
赤腳醫生手冊是部非常偉大的著作,也是部非常務實的著作,這本書做到了隻要能識字,就能做個赤腳醫生,對於占當時疾病發病總量99%的各種常見病能迅速診斷和按書治療。迅速培養了大批基層醫生,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看病難問題!
“桉子,伱講的非常好!先吃點。”葉誌娟非常罕見的用了“非常好”來誇獎唐植桐,笑眯眯的讓道。
“嘿嘿,謝謝媽。”唐植桐忙活了一上午,早就餓了,趕忙吃了幾口。
“這件事,你琢磨了多久了?”吃了一會,葉誌娟又問道。
“不瞞您說,有年頭了。我小的時候,偶爾見有人抱著孩子跪在藥鋪門口,卻被人驅趕。當時聽路人講,藥鋪門口掛的對聯是‘寧願架上藥生塵,但願世上無疾苦’,小時候不明白,寧願生塵,也不願救人嗎?”唐植桐明白,用去古都、郊區的理由已經糊弄不了葉誌娟了,所以把時間往前提了一把。
“那時候,普通百姓家裡有人生病,看不起病,最多碰到過路遊醫的時候,搏一把。”唐植桐邊說邊搖頭,遊醫啊,半吊子大夫,甚至有些就是騙子。
遊醫也是“八不語”之一,走街串巷時手拿搖鈴,也叫“虎撐子”,因為形狀與婦女所帶的手鐲相似,老四九城人也稱其“鐲子”。
遊醫大多身背藥箱,肩搭褡褳,右手舉一幌子,左手搖鈴,隨走隨搖。
由於虎撐子大多為銅質,中間藏有彈丸,搖晃的時候中間的彈丸來回撞擊發出一連串的鈴聲,這聲音能傳出很遠。
“大一些才明白,藥鋪隻是說得好聽,他們也是為了賺錢,並不是做慈善。遊醫也不靠譜,很多都是騙子。城裡的百姓看病都難,更甭說農村了。也就到了解放後,我才看到希望。如果能有一個朝代解決全體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那麼隻有現在一個!”唐植桐斬釘截鐵的說道。
王靜文看唐植桐的眼神都不同了,現在是在討論如何解決全國五億農民看病難問題,是她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層次。
“你說的目標很遠大啊!”葉誌娟感慨了一句,她是有信仰的,相信肯定能解決,但不確定這個時間得多久。
“媽,看著很大,但困難沒那麼高,農村很苦、很累,村醫是一份非常體麵的職業。現在國家已經全麵掃盲,一定要相信上進青年向往美好生活的決心,隻要手冊一出來,肯定會有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學習!”唐植桐對此非常有信心。
“對,你說的很對。你覺得這項工作應該從哪入手?”葉誌娟嗬嗬一笑,帶有考教意味的問道。
“把一個沒有任何醫護知識和經驗的人,在最短時間內培養成一個初步合格的醫生,學院派固有的係統認識,估計很難接受這種方式,說不定還會有人跳出來反對。我覺得軍隊醫院是個不錯的切入口。”唐植桐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先想了一下,才回道。
“這個角度不錯,軍隊醫院跟衛生部門沒有直接管轄關係,你這是打算繞過衛生部門啊,嗬嗬。”葉誌娟笑眯眯的點評唐植桐的主意道。
唐植桐笑笑不說話,而是舉起了酒杯。
這話他沒法答,一個體製內的小白,無非是占了見多識廣的便宜,真正下場做事,說不定就抓瞎了,因為這件事牽扯到了太多太多的部門和條條框框。
唐植桐提出做手冊確實有私心,但也不止私心,因為他認為已經具備了著手準備的條件,葉誌娟提了級彆,這個計劃才有可能去嘗試、推廣。
功勞就是唐植桐的私心,給葉誌娟塑一個關心貧下中農衛生健康的金身,避免風起後被波及。
更多的還是公心,憑什麼農民辛辛苦苦,醫療還得往後靠?
葉誌娟對女婿如何想是不知情的,但她知道這件事做好了是有利於人民的。
所以,葉誌娟雖然不喜歡喝酒,今天還是又倒上了半杯,喝了一杯,這就是她的態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