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去還馬大爺家柴爐和鍋的時候,喊上張桂芳一起,自己一手柴爐,一手大鍋,讓媽媽拎了兩顆白菜。
入冬後,普通百姓的日子不大好過。計件工資取消,改為固定工資,收入減少。
再加上糧食定量、蔬菜供應不足,讓不少人滿腹意見,聽說已經有不少人寫信給市府反饋問題,希望能改善一下……
從馬大爺家回來,唐植桐著手做了個土灶,燒木柴那種,很多農家樂的柴雞就是用這種灶燉出來的,味道一級棒!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總不能以後每次洗澡都跑馬大爺家借家夥吧?
土灶不難弄,黏土、稻草或秸稈摻水拌好,搓出三足或灶底,然後一點一點的往上轉圈壘泥塊,直至形成一個有開口的半球狀,最後手沾水把縫抹平,放在一旁陰乾,等乾透就能用了。
兩個小妮子說是幫忙,最後卻玩的不亦樂乎,兩手、一臉搞的都是泥。
張桂芳看到後,揪住耳朵在倆妹妹的屁股上各賞了一巴掌,隔著棉褲也打不疼,倆妹妹齜牙咧嘴的被媽媽拽住耳朵拖屋裡洗手洗臉。
唐植桐在旁邊哈哈直樂,也不去勸,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這也才是媽媽的味道……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溜走,唐植桐領了入職後的第二次工資,自己留下十五塊,剩下的給了張桂芳。
十五塊是唐植桐之前說的入會費,其實是裝在了自己兜裡。
張桂芳咬咬牙,狠心從其中又抽出五塊錢給唐植桐:“拿著,人家姑娘請你看話劇,你也得找機會請人家一回。”
“媽,真不用,我倆最多通通信,花不著錢。”唐植桐拒絕,本來就隻剩下十多塊錢,再給自己五塊,剩下的都不夠家裡花銷。
“聽我的,談對象哪有不花錢的?錯過這姑娘你會後悔一輩子。你得主動點,還讓人家姑娘舍下臉跟你張口啊?”張桂芳把錢硬塞進兒子手裡,點撥道。
唐植桐張口欲言,最後卻隻是點頭收下,很多話沒法說出口。
唐植桐想跟母親坦白一切但又不敢,不怕挨揍,就怕氣著她……
唐植桐內心受煎熬,隻能拿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來安慰自己。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明知不妥,但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案。
比如之前有人建議城牆、城樓全部保存,甚至說為了保護古跡,四九城不發展工業。
附和的不少,但在國力微弱、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這種方案並不切合實際,沒有被采納,不少城樓、城牆陸續被拆除。
十二月上旬,為了給火車站讓道,輪到拆除東便門附近的角樓、城牆。
由於前期南城根民房拆除用了太長時間,導致工期更加緊張。上麵為了發動群眾,默許了民眾往家裡搬磚的行為,不收費,拚手速那種。
唐植桐下班後又去參加了兩次義務勞動,攢夠明年再起兩間廂房的量才停下。
第二天,天空飄起了雪花。
等唐植桐小心翼翼從轉運場馱回信報時,發現支局多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