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黑暗騎士,光明之源(2 / 2)

為了抵抗不斷侵襲的黑暗勢力,阿爾法全力運轉自己所學的所有東方功法——太玄經,同時體內不多的雷元素之力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壓力,自發地啟動了五雷天罩訣,與太玄經相輔相成,共同抵禦著黑暗的洗禮。每一次攻擊都凝聚了阿爾法全部的精神與能量,試圖將那股邪惡的力量徹底消滅。然而,這場戰鬥遠比想象中要艱難得多,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甚至犧牲。

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後,儘管阿爾法竭儘全力對抗,但他的靈魂最終還是被黑暗擠壓到了極限狀態,若非仔細尋找,根本難以發現其中殘存的一絲非黑暗能量。

“好,大功告成。”馬爾科姆的聲音在實驗室內回蕩,他滿意地看著水晶球中那團幾乎無法察覺的微弱光芒——這是阿爾法靈魂的最後殘餘部分,被他巧妙地封存在黑暗靈魂深處之中。對於馬爾科姆來說,這不僅是實驗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通往最終目標的關鍵一步。

雖然身處意識深處的阿爾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但那份不屈的意誌依然在黑暗中閃爍著微光。麵對未知的未來,阿爾法心中充滿了不確定感,但他堅信隻要還有一線希望存在,就絕不會輕言放棄。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等待著自己,阿爾法都將勇往直前,直到找到光明為止。

馬爾科姆站在實驗室的門口,目光冷漠地掃視了一圈,確認一切都已按照他的計劃進行。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仿佛對自己的傑作感到無比自豪。

轉身離開時,馬爾科姆沒有再多看一眼躺在實驗台上陷入深度昏迷中的阿爾法,甚至連一絲猶豫都沒有。對於馬爾科姆來說,這個實驗隻是眾多項目中的一項,而阿爾法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實驗體而已。

隨著腳步聲逐漸遠去,整個實驗室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與那股令人不安的氣息交織在一起,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感。

馬爾科姆帶著自己的巫師團隊離開了這裡,他們的步伐堅定而快速,似乎迫不及待想要逃離這個充滿死亡氣息的地方。

在他們心中,實驗的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完成任務並獲得相應的報酬。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規則就是如此簡單直接——利益至上,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在這片寂靜之中,卻有一絲微弱的生命跡象正在悄然複蘇。那是屬於阿爾法的靈魂意識,雖然已經被無儘的黑暗所吞噬,但在玄雷真氣的幫助下,它開始慢慢地恢複過來。

當阿爾法緩緩睜開眼睛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漆黑的世界,沒有光明、沒有希望,隻有那深邃得幾乎能將人心靈深處最隱秘角落也一並吞噬掉的黑暗。

阿爾法的眼神空洞無物,完全被黑暗占據,就連原本應有的白色部分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深邃黑眸。

這雙眼睛仿佛連接著另一個更加恐怖的世界,任何接觸到它們的人都會感到一股強烈的恐懼感從心底升起,不由自主地想要遠離這份來自靈魂深處的威脅。

就在阿爾法那一絲不甘的靈魂即將被黑暗徹底吞噬的時候,一個奇跡發生了。阿爾法的本體靈魂碎片竟然與穿越而來的靈魂再次融合,他們現在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得到了純潔的靈魂補充,阿爾法的靈魂開始變得強大起來,他可以與黑暗周旋,慢慢擴大自己的地盤。然而,就在黑暗不甘失敗即將大舉進攻的時候,阿爾法突然意識到,黑暗與光明不應該對立,他們原本就是一體。

有了這一意識主導,阿爾法開始運轉太玄經,將黑暗與光明隔離開來。雖然隻是薄薄的一層,但是雙方做到了井水不犯河水。最後,形成一個太極,阿爾法的身體慢慢恢複了正常。

在這個過程中,阿爾法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太玄經的力量來平衡黑暗和光明之間的關係,還學會了如何用愛和包容去化解仇恨和衝突。他明白了,隻有當人們能夠放下心中的偏見和敵意時,才能真正實現和平共處。

“阿爾法騎士,恭喜你成功轉化為黑暗騎士,恭喜你的實力更進一步。”路西法利亞第一時間跑來觀察阿爾法的情況。他發現阿爾法此刻已經變成了黑暗騎士,並且實力竟然突破到了白銀騎士級彆。

“過了多久?”阿爾法還無法適應現在的身體,靈魂根本不能完全掌控身體。他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體內湧動,但同時也有一種陌生和不適應的感覺。

“隻有半天時間,等下我們會帶你去見雅典娜,這是你唯一近距離接觸對方的機會。”路西法利亞將接下來的安排提前告知阿爾法。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和期待,仿佛這次見麵對阿爾法來說非常重要。

“帶他走。”就在路西法利亞準備再傳遞一些消息的時候,夜王發話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讓路西法利亞無法繼續傳遞消息。那似乎是非常重要的消息,讓路西法利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夜王的出現讓整個氣氛變得緊張起來。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阿爾法,似乎在評估著他的實力和潛力。阿爾法也感受到了夜王的強大氣息,他知道這個對手不容小覷。

路西法利亞看著夜王,心中暗自焦急。他知道夜王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一旦決定了什麼就很難改變。他擔心自己無法再給阿爾法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然而,儘管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阿爾法並沒有退縮。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試圖儘快適應新的力量。他知道,隻有變得更強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