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回族學拜名師(2 / 2)

張遂道:“謝過族老,小子定當潛心文道,不負家族之恩。“

兩人一起走出庭院,張秉在張遂的攙扶下上了馬車,張遂招呼一聲老路,老路連忙牽著一匹栗色駿馬上前,遞上韁繩,張遂翻身上馬,招呼一聲,和張秉的馬車一起迎著朝陽,向族學所在行去,老路則是騎著一批雜色地馬匹,緊緊跟在張遂身邊。

張家的族學在昆州很有名氣,主要還是因為有孟敦孟先生坐鎮。族學的位置在城外張家的一處山地,位置還是孟先生所選,本來張家原來的族學之地在一處田莊,但孟先生覺得過於喧鬨,就給上代族長建議搬到了君山腳下,背靠君山,麵朝渭水,孟先生道:“背靠君山,能夠提醒學子君子應以厚德載物;麵臨渭水,告訴學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

也正是孟先生的一番努力,苦心經營,張家才能在十數年裡不斷有新的才俊脫穎而出,為張家的延續和壯大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張家掌權的一輩人都對孟先生禮敬有加,將孟先生尊為家族的最重要的客卿。

中午時分,張遂一行人才到達族學之地。張遂望著族學的課堂,不禁又想起了自己荒唐的過往。

不知道那些被他禍害過地族中子弟看到他這個混世魔王又來到族學,臉上會是些什麼表情,估計很是精彩。張遂暗暗想著那種情景,不禁露出笑意。

張遂和族老經過通報後,等了近一個時辰才見到了孟敦孟先生。這倒不是孟先生架子大,而是孟先生定下的規矩,如果是上課時間,是不允許私自會客,影響教學進度的,孟先生在治學方麵嚴謹自律,凡事都講究言傳身教,定下的規矩都是以身作則,下麵的其他教習和學子都是非常佩服的。

張遂看著孟先生,此時的孟先生已經滿頭白發,臉上也是布滿了皺紋,畢竟孟先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隻有那雙眼睛,卻沒有一點渾濁,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族老張秉小心地講明來意,一邊觀察著孟先生的臉色,孟先生沒有一絲的惱怒,聽完他們的來意,笑著道:“我的學堂從不會拒絕任何一個希望上進的學生,更何況是一個曾被我看好的學生。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但最後還是證明我的眼光沒有看錯,你就應該是個讀書的種子啊!”說完,笑嗬嗬地看著張遂,一副早在預料的神態。

張遂上前,對著孟先生恭敬一禮,道:“小子年少無知,辜負了先生的教誨。一場大病讓我醒悟曾今的荒唐之舉,希望孟先生能夠原諒小子年少輕狂,讓小子能夠重聽您的教誨。”

孟先生擺擺手道:“我沒有怪罪你,我的入室弟子裡,有的比你更加荒唐,最後還是能夠走回

正途,有一番成就。我也是很看好你的,我想問一句,你願做我的弟子嗎?”

聽到孟先生這話,張遂和族老都愣了,要知道,雖然孟先生擔任張家族學的山長,但在族學裡學習的子弟都隻能算是他的學生,而“弟子”這一稱呼的意義卻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對於學生來說,孟先生是傳授知識,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弟子則是有區彆的,他們不光要學習孟先生的學識,更重要的還是要傳承老師的知識和技能,拜入師門,與師傅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