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18章(1 / 2)

18

聽說車裡坐著元貞公主,守宮門的侍衛上前確認後,便以極快的速度核查了眾人腰牌,給予放行。

馬車繼續往前走,走進第二層宮門時,遇到了一群人。

是幾個內侍。

為首的是個藍衣內侍,後麵跟著幾個灰衣小內侍。

“是馬押班。”綰鳶探頭看了回來對元貞說。

馬安福三十多歲,長相斯文,身形瘦長。來到車前,他先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方說道:“金明池發生混亂,又走水燒了半條街,聽人說公主今晚也去了夜市,聖上實在放心不下,便使了小的去看看情況。”

元貞在綰鳶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同時,心思急轉——

宮裡人說話從來是能說一句,絕不說多說第二句,但凡說出的話皆有含義。

聽人說?

聽誰說的?

正如她方才所言,那楊變是個倒黴的,今天晚上的事明顯又是有人給他使絆子,不然也不至於事情剛發生,就被捅到宮裡來了。

之前那權簡隻說送她回宮,不提送她回瓊林苑,元貞便心有所感,知道對方是打著求她幫忙解圍的主意。

不提今晚之事到底怪誰,爹爹能知曉她今晚也去了夜市,說明有人特意在他麵前提到她。

既如此,那名妓效仿她之事必然瞞不住,顯然她也被牽扯進來了,就是不知牽扯到何種程度。

“都這麼晚了,這事竟也驚動了父皇?”她不提自己,隻問誰把已經下匙的宮門叩開。

馬安福顯然聽懂了,恭敬道:“呂相公、陳相公、王相公、劉中書等幾位相公都來了,還有數位禦史和諫議大夫。對了,權少保也來了。”

說到這句時,他看了看不遠處的楊變。

好嘛,執政的相公們且不提,諫議大夫她實在太熟悉了。

“去福寧殿。”

.

元貞坐上肩輦,其他人隨行在一側,很快就到了福寧殿。

此時的福寧殿,一改往日這個時候的寂靜,殿內一片燈火通明,殿外每隔一段路就站了兩名內侍。

還未進殿,就聽得裡麵傳來的振振有詞。

“……公主身為皇女,不知謹言慎行,處事高調,惹來妓子效仿,以至於人群轟動,發生踩踏……”

這些話有些耳熟了。

元貞側首,和看過來的楊變對了個眼神。

“秦台諫,你先停停,難道現在不該是追究為何發生會這等事,發生此事時負責巡守的禁軍在哪兒,怎麼總抓著一個妓子說事?”

“難道此事與元貞公主無關?不是因為公主處事高調,何至於引來妓子效仿,釀出這場禍事?臣早勸諫過聖上,皇女當謹言慎行,恪守女德……”

“你們……”

馬安福垂首走進去,打斷了裡麵的說話聲。

元貞緊隨其後。

“爹爹!”

“圓圓!”

穿著深藍色常服裸著發髻的宣仁帝,顯然是被人突然請過來的。見到元貞,他明顯鬆了口氣,招手道:“快,過來給朕看看,可是傷到了哪兒?”

元貞走到近前,徑自半垂著臉,也不說話。

宣仁帝看女兒——

雖披著披風,但難掩狼狽之色,發髻亂了,腳下的鞋也不對,一看就是民間之物。再看看手,上麵還有些臟汙和蹭傷。

“還有哪兒傷著了?”

“女兒無事,幸虧當時遇見了楊將軍……”

宣仁帝安撫地拍了拍她的手,讓內侍搬來一張椅子,見元貞坐下後,方轉頭看向下方。

元貞的目光也隨著他一同看向下方。

年紀老邁但八麵玲瓏的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呂高逸,尚書左丞王長旭,尚書右丞陳誌業,中書舍人劉承載,三司之度支司副使宋綸,以及樞密院使李覺,副使權中青。

還有若乾她並不認識的官員,但看他們的站位,應是言官。

除過言官,在場這些人俱是大昊的執政官,說是朝廷梁柱也不為過。他們或是淡定自若,或是冷眼旁觀,但無一例外都是從容有度,自帶穩重氣場。

這是大昊文官一貫的氣質。

場中除過楊變,隻有兩人是武官。

一個便是權中青,他一張黝黑四方臉,濃眉虎目,相貌威嚴,眉心有深深的川字紋。身形高大粗壯,卻因為有些瘦,有些瘦骨嶙峋之感,但這並不影響他的氣勢。

另一人便是步軍司副都指揮使褚修永,三衙除殿前司,另外兩衙非戰時不設長官,副都指揮使便是最高長官。

隻是此人並不與權中青或楊變站在一處,也不與文官站在一起,獨立在一側,容易讓人忽視。

方才在殿外,元貞隻聽得殿中言官爭吵不休,其他人倒不見說話,那這些相公們是來乾什麼的?

來福寧殿一路上,元貞都在想這事,現在心中已經隱隱有了答案。

……

“秦愛卿方才那話,朕聽著不太順耳,都知道民間百姓喜歡效仿宮裡以及那些官員勳貴之家,難道就因為百姓喜歡效仿,所有人便閉門不出,不能穿衣不能配飾?”

姓秦的諫議大夫忙說:“臣並非此意……”

宣仁帝打斷他:“天災人禍本非人願,不想想如何善後安撫受傷百姓,反倒在此追究是誰之責。是元貞之責?她不過在皇家筵宴上戴了件首飾,她怎知那妓子會效仿?還是那楊變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