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那一抹耀眼的閃光(1 / 2)

位於塔台的指揮中心內,眾人目送著圖160逐漸遠去。

實際上,在飛機起飛之後,無論是導彈技術人員也好,飛機設計人員也罷,都已經無法再做些什麼了。

隻能靜靜地等待著飛行員給出下一次情況彙報。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幾分焦急,但如非必要,誰也不可能在這種節骨眼上乾擾飛行員的動作。

除了一些電子設備運行發出的聲響之外,偌大的八角形房間裡,安靜得如同死寂。

最後,還是王占學率先打破了沉默:

“春節聯歡晚會就快開始了。”

一句有些不著邊際的話,讓快要凝固住的空氣重新流動起來。

甚至有人發出了幾陣輕笑聲。

常浩南看了看大屏幕右上方顯示的時間。

19:47分。

確實快開始了。

“那今天晚上,就當是我們給全國人民送一個新年禮物。”

常浩南也有意活絡一下現場的氣氛,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

與此同時,41175號機的駕駛艙內,四名機組成員也從半空中看到了下麵鎬京城區的萬千燈火。

當然,飛機目前還處在爬升過程中,他們肯定是沒工夫閒聊的。

隨著飛行高度的不斷增加,他們所看到的夜空反而重新出現了一抹湛藍色。

那是在地平線上已經看不到的夕陽。

但很快,在高度表上的前兩位數字緩緩跳到“13”之後,駕駛艙外的天幕又重新被染成了一片暗紫——

在這個高度,隻有波長最短的紫色光才能被高層稀疏的空氣分子散射出來。

“已經到達B6導航點,轉305方向繼續飛行。”

機內通訊器中傳來領航操作員宣益民的聲音。

圖160上麵實際已經安裝了衛星導航係統的接收天線,但對地轟炸的複雜程度遠非“從A到B”的運輸任務可比,所以除了極少數隻考慮執行特定專門任務的型號以外,基本都會額外設置1-2名機組成員。

宣益民的崗位就主要負責控製機載自衛套件,兼職轟炸領航任務。

“收到。”

機長鄧遠剛把目光從遠處的天際線收回眼前,同時扳動操縱杆,控製著飛機做出了一個超過200°的大坡度轉彎動作。

跟絕大多數使用盤式操縱杆的大型飛機不同,圖160的駕駛艙布局類似戰鬥機。

當然相對應地,儘管起飛重量接近300噸,但它的飛行品質卻遠超一般同行。

又是十幾分鐘後。

41175號機終於爬升到了本次測試預定的發射高度。

“報告塔台,15號機已經到達16000米高度。”

鄧遠剛確認了一下高度表的讀數,接著把飛機慢慢改平。

“收到。”

塔台的回應簡潔而有力。

飛行計劃早在幾天前就已經下發,四名機組成員幾乎倒背如流。

隻要一切正常,就並不需要太多外部的指揮。

“準備加速。”

鄧遠剛和旁邊的副駕駛各自將兩部節流閥推到末尾,將四台發動機調整至加力燃燒狀態。

伴隨著他們手上的動作,位於兩側機翼中間的鈦合金節套開始自動收縮,將後掠角度鎖死在了最大的65度檔位上。

機艙內的四人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加速度正在發生變化。

“3號,檢查彈艙情況。”

作為一架80年代服役,並且並未經過重大升級改造的飛機,圖160的駕駛艙仍然保留著濃重的“蘇維埃鐘表店”風格,並沒有大麵積的多功能顯示器。

所有武器係統都需要許華勝在通過麵前的按鍵、旋鈕和撥杆開關來完成。

“彈艙溫度、噪音正常,通風情況良好,氣體環境正常。”

許華勝按照已經訓練過無數次的操作,很快完成了彈艙安全檢查——

實際上,由於高速飛行時機身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內部彈艙麵臨的情況往往是溫度過高而不是過低。

對於使用低溫液體燃料的驗證彈來說,這一問題就顯得更加嚴重。

逸散一些推進劑倒是無所謂,畢竟這些都在設計時的計算當中。

但要是彈艙內的氫氣濃度太高,問題顯然會比較大。

為此,41175號機在改裝過程中,特地給前部彈艙增加了一套通風係統。

“到達E3導航點,開始準備武器。”

宣益民平靜的聲音重新響起。

“GC-X,通電自檢。”

許華勝說著撥動了武器選擇麵板旁邊的一處撥杆開關。

麵板上顯示出一串橙紅色的西裡爾字母。

Неизвестная(未知型號)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