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這會兒還停留在剛才的震撼當中,也準備趁上樓的功夫思索一下後續對策。
十幾分鐘後,雙方有頭有臉的代表都重新坐在了一間會議室裡。
但這裡的布置卻不是那種傳統談判現場一樣的長條形會議桌。
而是有點類似外事接待的樣子,把兩方領導放在一起,其他人則各自坐在己方對應的半區。
波迪雖然是一線研發出身,但這大半年來也積累了不少管理經驗。
剛才準備會議的一會兒功夫,就已經大概有了新的對策。
一番東拉西扯之後,他裝作滿不在意,重新提起了剛才的話題:
“任,這航空排放標準的製定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當然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儘可能做到環境友好,但如果相關規定過於嚴格,那就很可能需要以降低性能為代價才能實現,長遠來看,反而不利於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
聽到這話的任炳達差點笑出聲來,心說當年你們用節能和排放標準卡我們脖子的時候,可從來沒提到過什麼環保規定不利於航空技術發展之類的鬼話。
現在被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倒是想起來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了。
當然,心裡吐槽歸心裡吐槽。
麵子上還是要尊重一下的:
“關於這一點,我想波迪先生有些杞人憂天了。”
他用了個對翻譯來說十分不友好的成語:
“更加嚴格的標準,難道不是會推動企業在研發方麵投入更多資源,從而促進航空技術的發展麼?”
說完還發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而波迪剛才本就是臨時想出來對策,準備自然不夠完善,現在被任炳達頻繁用不講武德的辦法偷襲,已經有點慌不擇言:
“你的觀點確實沒錯,但前提是會有一家企業首先跟進,否則如果整個行業都不做出響應的話,單純的規定也隻不過是一紙空文……”
“……”
應該說,波迪這句話是完全沒錯的。
規定再好,也得在客觀上能夠執行。
否則不僅無法落實,還會把規定本身變成一個笑話。
這也正是他本次來訪的核心目的。
在未來的CAEP8標準製定過程中與華夏達成聯盟,從而搶占下一代民用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先手。
隻是沒想到對方如此激進,直接把波迪自己給整不會了。
話音未落他就意識到,自己作為企業方代表,並不合適做出剛才那樣的表態。
航空製造業由於高度的壟斷性,本質上是極少的數幾家企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上下其手控製著整個行業。
但做歸做說歸說,麵子上總歸還是要避嫌的。
好在任炳達並未在這種小問題上麵糾結,反而頗為認真地給出了回答:
“實際上,波迪先生。”
他上半身微微側傾,朝著波迪的方向靠近了些許。
同時壓低聲音,做出一副想要和後者分享什麼秘密的樣子:
“正如你所說,我們既然決定要設立比CAEP更加嚴格的標準,那自然是已經找到了會給出響應的企業……”
一瞬間,波迪渾身汗毛倒豎,腦海當中幾個氣急敗壞的聲音不斷回蕩:
“我被人偷家了?”
“有彆人先找上華夏合作了?”
“我們之間難道不是摯愛親朋麼?”
“……”
“是誰?”
他幾乎是下意識問出了這個問題。
“那當然是……”
任炳達恢複了一開始的坐姿,語氣慢悠悠地回答道:
“鎬發集團……”
“也就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