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彆怕(1 / 2)

《夫郎他乖巧又能乾》全本免費閱讀

竹林離沈家不遠,夫夫倆回家拿了柴刀,便去挑了幾棵毛竹扛回家。

一棵毛竹四五米高,三十到五十個竹節不等,能做二三十個竹筒。沈季青從張獵戶那借了處理毛竹的工具,上手教了姚青雲幾遍,見他會用了,便放手讓他砍竹節,自己去做食攤架子。

家裡沒有紙筆,姚沐兒用燒火棍在地上畫了個草圖,指著放鐵鍋的地方道:“得打兩口鍋,一口用來熬湯,一口用來溫包子,火爐要嵌在裡頭,否則不安全。”

沈季青點頭,隻用了一上午,便將食攤的大致雛形做了出來。

姚沐兒看得瞠目結舌,放下打磨到一半的竹筒,湊上前瞧。

圍著食攤轉一圈,亮著眸子誇讚:“夫君你竟連木工都會。”

沈季青擺弄著架子,道:“軍營裡有個老木匠,從他那學來的。”

姚沐兒滿意得不得了,自家夫君手藝雖比不得真正木匠,但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棒了,用來做食攤完全沒問題。

“食攤今日便能做好,竹筒要的量大,需得兩三日,難得是鐵鍋,鎮上一口鐵鍋少說也要四百來文,太貴了。”

“這事兒娘來辦,村裡幾十來戶人家,打聽打聽總有多餘想賣的。”沈氏打磨著竹筒說。

姚沐兒聽後,放心道:“那就交給娘了。”

翌日早食過後,沈氏便挎著籃子去了沈長壽家。

姚翠荷是村裡萬事通,有她幫忙這事兒不出半日就能有眉目。

果不其然,二人正在屋裡嘮嗑,便有人叩響院門進了院兒。

“長壽家的,聽說你家收鐵鍋,是真的不?”

“是真的,他三嬸子快進屋。”姚翠荷推開堂屋門,招呼道。

“還是屋裡暖和。”婦人搓著手湊到火盆邊上,一邊暖著身子一邊打聽起價錢。

“鐵鍋可不便宜,一口四斤重的就要三百一二十文,我家那口足足有六斤重呢。”

“他三嬸子這話說的,你家那鐵鍋比我家秋哥兒還大兩歲,十幾年前的鐵價還不到四十文,你按八十文一斤賣給我虧不虧心。”

婦人麵露尷尬,“這不家裡急著使銀錢給他爺抓藥嗎,再說四十文一斤真賣不了,鎮上劉鐵匠回收還要五六十文呢。”

“那就五十五文一斤。”

“六十,咱都鄉裡鄉親的,且你家大成在鎮上當學徒,每月能往家帶不少銀錢,還在乎這三瓜兩棗。”

“那咋不在乎,一斤五文,六斤可就是三十文,大成他爹給人扛大包,一天也才三四十文工錢,他三嬸子要是成心想賣,那就五十六文一斤,不能再多了。”

“這……”

婦人猶豫半晌,見姚翠荷態度強硬,想甩袖離開又怕再沒了機會,隻好點頭答應下來。

“行吧,我這就回家給你扛來。”說完急匆匆出了門。

等人走了,沈秀梅開口道:“還是翠荷妹子厲害,三言兩語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