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有所得,可以讓他們提前五年進入先天真氣境。
再不濟,也可以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解決他們的部分疑惑。
觸類旁通,總要好過個人漫無目的的摸索。
尤其是半步先天以後的境界,這樣的經驗與心得,更顯得彌足珍貴。
當下,一群人就各有打算,忙活起來,有的直接盤坐於石柱旁,養精蓄銳,調息養神,調整到最佳狀態,準備按照石柱上記載的方法,嘗試修煉與突破。
有的直接重新走回碑林,開始精挑細選,像一個嚴陣以待的股民,投資自己最看好的三支股票。
來一場眼光、魄力和運氣的博弈。
與此同時,碑林前方,武道石碑的入口,同樣有一座矩形石碑立起,碑林的規則,書寫得清楚明了。
竹院內,梧桐樹下,李天生嘴角微翹,對於碑林的規則,自己也隻會在石碑首秀的時候,具體的說一下。
至於以後,再進來的人,就隻能通過石碑,了解規則。
當然,若是有人故意無視,或者一無所知,觸犯了規矩,也隻能算他們倒黴,怪不了誰。
看著臨近山腰處,忙忙碌碌地眾人,李天生粗略數了一下人數,大約百人左右,對此頗為滿意。
“人數與自己預先設定的人數上限,相差無幾,倒還不錯。”李天生頷首說道。
在這片任他為所欲為的大青山,他並沒有設置高難度的關卡。
之前的三關,不過是剔出不必要的人選,留下最優化的人數。
考驗本身不是目的,初衷才是考驗的根本。
百人上下,人數恰好好處。
即使碑林不顯得擁擠,又能借助這批人選,呈現出具體效果。
令大青山成為武道聖地。
在江湖上播撒一批又一批種子,最終促進世界整體武力水平的躍遷。
以收割源源不斷的氣運。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李天生等得起。
除此之外,他此番舉動,也有其他益處。
天下武學千千萬,僅憑李天生數十年的積累(或遺跡所得、或與他人交換、或順手借閱等),所得畢竟有限。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條江河彙聚不成無際的汪洋。
學習石碑上的武學,留下其他武學和感悟。
便於李天生聚集眾人智慧,揣摩、借鑒其他人的念頭。
如今,大青山尚且沒有露出任何回返原世界或穿梭其他世界的苗頭。
到了他的境界,若想在這個世界更進一步,需要的觀百家之言,博覽武學,開闊眼界,不放過任何一個奇思妙想。
厚積薄發,才能在增加自身底蘊的同時,尋找更進一步的契機。
雙方實際上,互惠互利,兩相得益。
……
時間鬥轉,歲月匆匆。
三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隨著第一波布道結束,眾人紛紛下山,關於大青山武道碑林的消息,在短短數日功夫,傳遍江湖。
引得天下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