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府離開,張牧帶著程處默他們繼續往下一個糧商家走去。
有了錢家做榜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是家破人亡還是捐出糧食,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
還不到十天,長安城裡糧商就被洗劫一空。
有了糧食,李世民心情大好,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直接下令張牧前往江南賑濟災民。這個張牧不意外,都是說好的,自己不但要賑濟災民,還要連同江南造船廠也一並拿下。
讓張牧意外的是,李世民竟然派魏征賑濟關內蝗災。
不知道李世民是怎麼想的,魏征是正直,屬於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油鹽不進,不貪不占。
這種人做言官還行,言官就是魏征現在的職位,諫議大夫。專門挑毛病,朝廷的毛病,陛下的毛病,文武百官的毛病。
做這種事,必須自身沒有毛病。不然,你還敢挑其他人的毛病?你一句話下去,人家有百句話等著你。
這種愣頭青能賑濟災民?賑濟災民可不分清官還是貪官,賑濟災民需要的是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能臣。
他可以貪,可以壞,但是他能想辦法給災民整到吃的。
張牧一開始以為李世民會派長孫無忌前往關內賑濟蝗災,結果卻是魏征。
雖然張牧對於讓魏征賑濟災民很是不解,可是李世民卻信心百倍,魏征也信心百倍,文武百官也沒意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其實張牧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之所以一致同意讓魏征前去賑濟災民,主要是想把這廝給整出去公乾。
天天在朝廷上雞蛋裡挑骨頭找事情,逮誰罵誰,這誰能受得了?
趕緊給你找個事滾蛋,眼不見,心不煩。
在李世民的催促下,張牧帶著程處默他們幾個還有五千虎賁軍一刻不停,快馬加鞭的往江南趕去。
眾人一路南下,過了長江,進入江南腹地。蘇州府下轄的無錫地區。
一路上所到之處儘是荒涼,曾經熙熙攘攘的街頭巷尾,如今空無一人,隻有春風在空曠的街道上輕輕吹拂。
樹木枯萎,花朵凋零,大地裸露出斑駁的淤泥傷痕。河流不再清澈,而是渾濁不堪,流淌著災難留下的痛苦記憶。
看到這,張牧的心情是沉重的。
在一座小山腳下,張牧終於發現了同類的蹤跡。
這山,張牧知道,是無錫惠山。
在後世,小蝸就在無錫惠山打螺絲。爬過惠山,三百餘米,很是高大,巍峨,壯觀。
縱然是年輕力壯小夥子,沒有半個小時也爬不到山頂。
看著一幫衣衫襤褸的難民,張牧下馬走了過去。
看到生人過來,一幫難民沒有害怕,而是迎了上來。
“官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官人,這是我閨女,八歲了。你給一斤米,直接帶走。”
“官人,我閨女,十歲,不要米,隻要不餓死就成。”
……………
張牧:“………………”
一斤米就能換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