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者這話,張牧愣住了。
曆史上,李老二是有名的倒黴鬼,僅次於後麵自掛東南枝的崇禎大帝。
崇禎年間小冰河降臨,糧食欠收,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而李老二的貞觀年間也是災害不斷:
曆史記載,貞觀年間災害多如牛毛:
貞觀元年,關內饑。貞觀元年夏,山東大旱,貞觀元年秋,江南水災,緊接著又是霜殺稼。
貞觀二年春,關內蝗災遍地,赤地千裡。貞觀二年夏,關內又大旱。貞觀二年秋,全國又是大範圍的霜凍災害。
貞觀三年全年,關內又大旱。貞觀三年秋,北邊諸州又霜打稼。
貞觀四年,又是蝗災和大旱。
據後世《中國救荒史》統計,光貞觀年間就發生了各類災害42次之多,其中水災12次、旱災9次,霜殺稼,蝗災無數。
所謂的霜殺稼就是,嚴霜使莊稼欠收。
現在這老者說江南先是招了水災,然後又是霜殺稼,這就說明曆史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改變,曆史的車輪還是一如既往沒變的滾動。
那麼依照後世的曆史來看,很快關內就要發生蝗災。那是蝗災遍地,赤地千裡。
這特麼的得餓死多少人?得多少百姓賣兒賣女?
“大爺,據我所知,各州府都有糧倉,你們州府就沒開倉放糧?你們江南可是魚米之鄉,端是富饒。”
聽到張牧這話,那老者歎了一口氣後,氣憤的說道:
“開倉放糧?那也得有糧才行。去年秋糧顆粒無收,我們坐等州府開倉放糧,結果州府派重兵把守糧草,一粒米也沒曾放出來。後來我們實在是餓急了眼,奮力衝進糧倉。公子,你猜怎麼著?偌大得糧倉竟然空空蕩蕩,老鼠屎都比米多。”
張牧:“………………”
“那後來呢?”
“後來?後來我們被打成暴民,遭官府通緝。沒法子,我們隻能到處逃竄。我們是最早一批逃難的災民,後麵的災民多著呢。”
張牧:“………………”
怪不得,怪不得每到災荒年間就有大量的人餓死。
各州府都有糧倉,都有緊急調配糧,如果各州府都能按照朝廷的要求保管好糧倉,災荒算什麼?最多就是吃不飽,絕對餓不死。
可是事實呢,就像後世影視劇《天下糧倉》那樣,糧倉裡的糧食全被那幫蛀蟲吃的一空。
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禍。
那些手裡有權的人,總是想著發國難財。在他們眼中隻有自己口袋裡的錢財,什麼人命?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瑪德,在後世,咱出身低微,沒辦法管這些事。可是現在呢,咱也算是有權之人,能不管?能眼睜睜看著後世各位大大的祖宗忍饑挨餓?
想到這,張牧眼神中殺意漸起。
看到張牧不吱聲,那老者繼續說道:
“公子,既然為難,那就不賣,送給你。孩子送給你,給口飯吃就行。老頭子死就死了,她們還年輕,得活著啊。”
聽到這,張牧站起身來衝老者說道:
“你放心,就在這住下。彆的不說,指定餓不死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