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關羽的話並非空談。
他抬頭望向關羽,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大將軍,我願意認你為主,聽從你的命令。”
關羽聞言,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劉公子,你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我不會讓你為你的決定後悔的。”
“但我要提醒你,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做錯事。”
“我對你的父親伯安公很是敬佩,我替他報了仇殺了公孫瓚,我不希望他的血脈斷絕。”
劉和聽到關羽提及自己父親的名字,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關羽雖然奪取了幽州,但是他的確是給自己父親報了仇,若是依靠他個人實力,根本不可能替父報仇。
這份恩情讓他更加堅定了跟隨關羽的決心。
他跪在關羽麵前,鄭重地磕了三個響頭:“主公,我劉和從此以後唯你馬首是瞻,若有違抗,願受天譴!”
關羽扶起劉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好!劉和,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的。快起來,讓我們一起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解決完劉和後還剩下一個崔琰。
崔琰接到天子詔令後,心情頗為複雜。
他知道此去幽州擔任司徒一職並非易事,但又無法違抗皇命。
崔琰字季珪,乃清河郡東武城人士,其家族背景深厚——清河崔氏,名震一方。
關羽雖威震華夏,但在士族中的聲譽卻不儘如人意。
此次征召崔琰入朝,正是想借此機會改善與士族之間的緊張關係。
畢竟隨著自身實力不斷壯大,日後定會與各大世家頻繁往來。
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隻要士族們願意與自己合作,便可保證他們依然身居高位、家族興旺。
但若有人膽敢忤逆,後果自然不堪設想,他可以讓所有士族消失,自己培養這麼多人才,並不擔心沒人接班。
如今關羽身旁已不乏世家子弟,荀彧、荀攸便是最好的例證。
而此番任命崔琰為司徒,則更像是向士族傳遞出一種訊息。
即便像崔琰這樣並非出自己方陣營之人,亦能得到重用。
同時也向天下表明,自己並非任人唯親之輩,即便是曾經與自己結仇的楊彪,同樣有機會登上三公之位。
崔琰體態雄偉,聲音洪亮,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儀態威重。
他在清河收到消息後,心中既激動又忐忑。
激動的是,他終於有機會為國家效力,忐忑的是,他清楚關羽在士族中的名聲,擔心自己的選擇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
送信的人在傳達關羽的命令時,也對崔琰進行了一番敲打。
他們告訴崔琰,去了幽州必須要選對路,若是走錯了路,可能會連累家人。
然而,若是選對了路,家族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崔琰心中明白,這是一個重要的選擇,關乎家族的興衰。
就看自己願不願意向關羽投資,關羽說白了也不需要他投資,就是看中了他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