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靠著收成已經基本無望,不如以勞力換取些工錢糧食,報名之人很多,除了實在年老的,留下的青壯年,段郎中將人分為兩組,一組一天,輪流修築。
水庫地址選在雲嶺山腳,可以收集山澗溪水和雨水,以及冬日後融化的雪水,簡易,適合現下開鑿,同時修建引水渠,以便日後灌溉農田。
修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決塞;歲雖凶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①。不論何時,興修水利都是重中之重,而雲嶺州的官員卻因嫌工程量巨大,不肯修建,不做任何未雨綢繆的舉措,安於現狀,碌碌無為。
待那群糧店老板將薛和私開官倉,售賣囤糧之事都供出來後,裴治詠上書一份公文,將賑災經過一一寫明,加急送回京中,上稟吏部。
“年年哭窮,有這樣一個糊塗官,雲嶺州能富到哪兒去?這個薛和,私販糧儲,趁旱災發難財,革去他的知州一職,發配西北!”
趙灝將豐尚書遞來的折子扔了出去,正落在豐尚書的腳邊,豐尚書將折子撿了起來,試探道:“雲嶺州的新知州,陛下心中是否有人選?”
“豐尚書是有合適的人推薦?”趙灝反問,先聽聽他會提及哪位官員。
“下官確有一人,不知是否合適。”
“說來聽聽。”
“新科狀元賀初曉。”
趙灝眉頭一挑,這次倒是和他想到一塊兒去了。這個賀初曉確實十分不錯,若是先外放一陣,在地方做出點成效,那可比在翰林院一點點往上爬要更令人信服。
隻不過派去貧瘠偏遠的雲嶺州,也算是個考驗,趙灝自要與他親自談談,“豐尚書難得與朕心意相通,就定他吧。”
賀初曉沒想到自己修撰做得好好的,突然就被外放了,還是正在鬨旱災的雲嶺州,雖說自從六品升至了從五品,但是原先的知州犯了事,自己是實打實去收拾爛攤子的。同期也有些意外,一甲進士很少有外放地方做官的,連顧令衍也實在琢磨不透這位小皇帝的想法。
當天,他就被一道旨意傳入宮中,與小皇帝麵談。
“賀卿想必現在一頭霧水了吧。”
“微臣不敢揣度聖意,隻知道這是陛下對微臣的賞識。”賀初曉跪在殿前,畢恭畢敬地回答。
“雲嶺州地處偏遠又正值旱情,薛知州貪財無能,將此地治理得民不聊生,怎麼看都是個燙手山芋,賀卿敢接嗎?”
“處其位謀其事,微臣做修撰,便撰寫整理文獻,讓微臣做雲嶺州知州,臣便體察民情,知曉民生,為百姓做實事。”
趙灝點點頭,“不愧是新科的狀元,回答真是讓人挑不出錯處。”
賀初曉繼續說道:“不光是回答不出錯,微臣定是做事也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