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絕對是主機大戰最為白熱化的一年。
可以說是群雄割據。
壬天堂以SFC為主,目前占據遊戲市場的大頭。
現在的壬天堂似乎有些跑偏,主力在研究所謂的Visual Boy,也就是虛擬遊戲機,類似於未來的VR眼鏡,可以說作為研發部門的橫井軍平非常有想象力,但也同時暴露了他對於當前形勢的預估不足。
好家夥,現在全部都在朝著32位主機進發,你們卻在偷偷搞VR,這玩意兒到2023年都還沒有砸出半點兒水花,1994年怎麼可能成功?
然後最具有衝擊力的目前還是世嘉的MD-CD,今年即將發售的世嘉土星,是世嘉的第六代主機,正是因為有個6在這裡,而土星也是太陽係的第六顆行星所以將其命名為土星。
就是這個代號不是很好聽,叫做SS,跟他們之前取名的掌機GG有得一拚,注定是要慘烈犧牲的。
倒不是因為這遊戲的性能不夠好,隻不過沒有打磨得特彆優秀,導致出現了很多的bug,反而在推出使得世嘉的口碑和市場下滑,為了解決遊戲機的性能問題,世嘉還特地召回了一部分的主機從而又花了很多時間來修複這個錯誤。
由於世嘉錯誤估計2D畫麵遊戲仍為主流,所以對於3D畫麵之支持比Sony的Pystation差距了一段.但最終大趨勢仍為3D畫麵大行其道。
現在正是遊戲業界跨入3D CG動畫製作的過渡時期。
在街機上大受好評的《VR戰士》與主機一同發售這一策略為世嘉贏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發售半年既賣出100萬台。
通過在擴張槽上加裝RAM卡使2D遊戲製作達到了頂峰。
然後還有NEC的遊戲主機、SNK自己研發的Neo-Geo CD,米國的3DO主機……
甚至連蘋果公司在今年都出了一款Pippin遊戲主機,產品負責人是李開複。
這款產品最終作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蘋果產品之一被載入史冊,甚至可能超過了臭名昭著的 Hockey Puck鼠標和 on平板電腦等。
蘋果對遊戲主機市場可謂是雄心勃勃,與現有的獨立遊戲機相比,它是一個能力更強的全能設備。
蘋果的想法是創造一種產品,不僅可以玩遊戲,而且可以吸引更多渴望擁有類似個人電腦設備的觀眾。
此外,這種設備還可以作為一個通信平台,處理互動音樂,甚至戴上教育工具的帽子,同時還保留了玩遊戲的能力。
事後看來,這個決定最終使一個“哪方麵都還不錯,但哪方麵都不強”的產品,它試圖做所有事情,但最終在每一個方麵都做得很糟糕。
這其實就是一種對市場不了解的外行人思想。
我做得大而全,不就更能取得成功嗎?
事實上隻會被打臉。
就跟很多新人作者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寫一樣,不但要重生,還要修仙,開後宮,整點兒西方魔法,直接三界混戰,人神鬼……
結果弄成四不像,又想談戀愛又想寫事業,最後隻有撲街一條。
……
總之,現在的局麵是群雄割據,四麵亂戰。
大佬們紛紛進場打得是熱火朝天。
畢竟遊戲市場和表現著實搶眼,隻要是跟互聯網和電子產品沾邊的,都想來分蛋糕。
更何況壬天堂的地位已經不是那麼牢不可破了,甚至在這兩年時間當中被世嘉打得節節敗退,不但在北美市場當中失利,在霓虹似乎也是搖搖欲墜。
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從曆史走向來看——
在此之後,索尼就會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從而擊潰壬天堂成為新的霸主。
主機實際上並不賺錢,研發費用高得一批,同時還得打價格戰,比如說3DO遊戲主機,性能確實很強,可也貴的離譜,可你要將價格壓低,那麼就連本錢都收不回來。
這種東西其實有一點兒類似於後來的視頻平台,本身就是一個燒錢機器,可能每年都會麵臨巨額虧損。
主機大戰之所以會讓如此多的廠商們樂此不疲,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在於主機能否賺錢。
真正賺錢的是形成壟斷之後,通過遊戲售賣來賺錢。
不論是自家的遊戲也好,還是抽取權利金也好,當你的主機平台成為一家獨大的時候,這些都會成為巨大的利潤。
這才是主機戰爭的真相。
霓虹雖然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可是在反托拉斯方麵並沒有米國那麼徹底,所以才會誕生壬天堂這種自己又當選手又當裁判的巨頭。
同時也催生了索尼這樣直接跨多個賽道,涉及的領域包括音樂、影視、遊戲、娛樂產品、電子產品……的獨角獸。
這要是放在米國,索尼至少得拆成好幾個公司出來。
……
青智源對於這段曆史簡直如數家珍,但是重生之後的時間線會不會按照這個走向來進行,就不太能知道了。
甚至於他到目前為止,連自家公司在主機世界大戰當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青智源都是一頭霧水。
時代變了啊。
不過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各大主機廠商,為了讓自家的遊戲機能獨占鼇頭甚至在這場戰鬥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霸主,開始了各種角力。
最為明顯的就是他們在想辦法拉攏各大遊戲研發公司,希望他們能夠加入自己的陣營。
而pokeni就是被他們拉攏的重要一員。
真的是何其有幸!
青智源不由得感歎到,這要是放在一兩年以前,誰會鳥你?
地位和重要性,都是通過pokeni的一款接著一款的爆款遊戲,真刀真槍地打出來的。
不過,青智源倒沒有認為自己足夠重要到能影響到戰局的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麵似乎是最明智的選擇。
你們以為我是呂布,實際上我是諸葛家。
老大去東吳,老二去西蜀……
嗯,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
青智源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加入到這場主機大戰當中。
一個是太燒錢。
pokeni現在雖然也有點小錢,差不多接近6、700億的樣子,可是主機大戰一入場,這點錢估計都不夠燒的。
另外一個是水太深。
青智源還沒能達到四通八達,跟遊戲行業當中的各位大佬都能促膝長談,莫逆之交的程度,根本把持不住。
一旦弄不好就很容易翻船。
所以還是當一個旁觀者的好。
不但要當旁觀者,而且還要當個端水大師。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青智源每一家都吃飯,每一家都承諾開發遊戲,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就不敢保證了。
他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畢竟現在pokeni的人手有限,一款遊戲的製作周期可能要一兩年不等,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滿足各位大佬們的需求。
不過嘛,既然答應了,肯定是要做的。
敬請期待就是了。
而且從曆史進程上來看,估計未來一兩年就會出結果了,到那個時候不少遊戲主機都會黯然退出,那麼pokeni沒有辦法兌現承諾的話也不能怪青智源不講道義。
誰讓你們的主機不爭氣沒能活下來呢?
青智源知道曆史進程,這些大佬們又不知道,所以能得到他的承諾,大佬們一個個龍顏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