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就這樣堂而皇之扛著槍跨過了界江。
大軍過境,很快吸引了朝麗百姓圍觀,對於明軍的服飾他們很熟悉。
雖說大明沒有在朝麗駐紮大軍,但也有一個營500人在樂浪城常駐。
而且,朝麗官員有事沒事就喜歡吹捧大明,百姓對大明軍旗熟悉的很。
“哎喲,這是上國天兵啊,我們朝麗出啥事了?”
“來了來了,哎喲,還不趕緊跪下。”兩名朝麗農民扛著鋤頭站在路邊。
他們正準備下地乾活,一頭撞上了明軍。
年紀大點的老者扯著年輕人的衣袖咕嚕跪下,頭觸地眼睛都不敢抬。
趙武軍騎著高頭大馬隨意瞥了兩眼直接走了過去,明軍士兵目不斜視穿過兩人。
朝麗的管道很窄,跪在路邊的兩人明顯感覺得到明軍軍靴擦著自己的頭發滑過,但他們不敢動。
足足保持五體投地姿勢一個小時後,明軍大部隊才徹底走完。
聽不到喧囂聲的兩人腿都跪麻了,起身歪坐在路邊。
“這麼多人!難道瀛桑人打過來了?”年輕人伸長脖子看著大軍遠離。
“看這架勢估計是,大炮都拉出來了,哎喲,當時拉大炮的馬蹄差點就踩到我了。”老者心有餘悸說道。
“不對啊,沒聽官府發出昭告,要是瀛桑人打過來了還不得抓壯丁?”
“那些兵油子能和上國天兵比?要我說還是王上聰明,瀛桑人剛打過來直接就請天兵入境,多省事啊。”
“還得是王上啊.....”
兩人聊著天,不斷捶著雙腿,緩了一會趕緊爬起來,扛著鋤頭跑回村頭,想要分享這個消息。
明軍入境的消息很快擴散開來,朝麗人都以為朝麗遇到了外敵,沒人往其他方麵想。
沿路的朝麗百姓,凡是遠遠看見大明軍旗,全都退到路邊跪迎。
朝麗官吏也接到了消息,最北邊的平安城縣令得到彙報,著急忙慌組織官員出城迎接。
靠近平安城,無數朝麗人在縣令的組織下齊刷刷跪在城門口,很多人還帶著鼓鑼樂器。
“下臣崔載器,填平安城縣令,天兵至我朝麗地界,自當壺漿塞道。”縣令跪在最前,扯著嗓子喊道,這大明官話說的不錯。
早就命令大軍停止前進的趙武軍,禦馬緩緩來到崔載器麵前道:
“免禮,我軍奉陛下令,護送朝麗王前往王都,天色已晚,就由崔縣令給我們安排一個營地吧。”
跪在地上的崔載器還在納悶,明軍怎麼好好的跑自己這邊來了,最重要的是不提前說一聲?
聽了趙武軍的話,崔載器心中萬般疑惑也不敢表露分毫,趕緊頭點地答應下來。
起身對著人群抬抬手,朝麗樂團開始吹吹打打,氣氛倒是喜慶。
趙武軍調轉馬頭吩咐手下軍官城外紮寨。
見上國將軍不再理會自己,崔載器這才小心翼翼的尋找朝麗王的身影。
隨著明軍散去紮寨,圍在中間的朝麗王駕終於露頭了,馬車上插著朝麗王旗,崔載器一眼就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