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王羲之說話條理清楚,理由充足,以性格剛直著稱於世。
再加上王羲之又得到操持東晉權柄的叔父和伯父的器重,王羲之很快就名滿天下了。
一個人成才與否,與周邊人對待他的態度有極大的關係。
名士帶動身邊的人重視王羲之,等於給了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放的成長環境。
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敬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對王羲之而言,這一份牛心炙,掃除了他心中的陰霾,讓他從此看得起自己。
王羲之後來東床坦腹的坦然,或許也跟這份牛心炙的影響分不開。
“大約二十三歲時,王羲之出仕,為秘書郎。”
“大約二十七歲時,伯父王導出於政治需要,需要結交郗鑒以對抗政敵庾亮。”
“而郗鑒當然樂見其成,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姻,於是選婿。”
“選來選去,郗鑒偏偏選了以東床坦腹的隨便態度來應付郗家鄭重其事擇婿的王羲之。”
“彆的子弟都拘謹,就王羲之不當回事。”
“其實這正是王羲之雅量高致的地方,身出名門,卻又不汲汲於名利。”
“這個擇婿過程,後世一直傳為佳話,以致於東床快婿後來發展為成語。”
“公元334年,庾亮地位攀升,移鎮武昌。”
“王羲之應庾亮征辟,入征西將軍府任參軍。”
“公元338年,東晉王朝形成由王導、郗鑒、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麵。”
“王導為太傅,主持中樞。”
“郗鑒鎮京口,挾持下遊。”
“庾亮鎮武昌,控禦上遊。”
“這樣三權交攻,互相牽製,有利於實力虛弱的司馬氏皇室。”
“悲催的是,這樣的情況下,王羲之處在了三權交攻的政治漩渦中。”
“他是王導的侄子,又是郗鑒的女婿,又是庾亮的部下。”
“直至340年三巨頭相繼去世,這種情況才得到緩解。”
“之前,王羲之一直處在三權交攻的極限拉扯之中。”
“這也對王羲之的人格形成有極深的影響,壓抑和磨難對於他的藝術思維是有深切的影響的。”
“因為書法藝術的節奏就像生活,沒有濃墨重彩,就襯托不出雲淡風輕。”
“隻有這樣,人們才會有情緒需要表達,才會有書法藝術表達時的粗細和濃淡。”
“也正是這個原因,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和以後的一段時期,王羲之才書法大成。”
“由此可見,書法家的藝術成就是需要經曆過生活打磨的。”
“晉康帝建元年間,王羲之書名大盛。”
“最後到了朝野爭相效仿的地步,以至於庾氏子弟也舍家法而效之。”
“時任荊州刺史的庾翼,書名本在王羲之之上。”
“當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為不滿。”
“斥責家門弟子效法王羲之的舉動,甚至場言要跟王羲之比個高低。”
“隻不過,不久後庾翼就去世了,這個願望最終沒有實現。”
“此後王羲之終於獲得了外放的委派,他一直在努力外派。”
“詣台待罪給他帶來的心理影響是終身的,隻有遠離政局中心,才會使他心理上獲得安全感。”
杜甫:從東床快婿的故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當時王羲之率真的個性,這對他之後的書法成就影響深遠。
郗鑒在建康時聽說琅邪王氏的子弟都很英俊,就派門生送信給王導,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選女婿。
於是,王導讓送信的門生去自家的東廂房隨便選擇,看中誰就選誰。
門生回去之後,就對郗鑒稟報了東廂房的選婿場景。
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值得稱讚,他們聽說來選女婿,都仔細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莊重。
隻有一個青年在東邊的床上露出肚皮看書,唯獨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關心似的。
郗鑒聽完之後,當即就認定此人是好女婿。
郗鑒打聽這個青年是誰,原來是王羲之,隨後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王羲之在迎娶了郗氏夫人之後,其藝術才華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王羲之從一個較為壓抑的環境中得以解放出來。
並且郗氏夫人也是擅長書法之人,對王羲之的書法創作有所幫助。
書聖王羲之的一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雖說出身於世家大族,但是正因為如此,王羲之才見到了更多的黑暗。
王羲之的少年時光以及青年時光都是壓抑的,父親莫名消失的那個時候,書法對他來講更是一個解壓方式。
但是,在成為東床快婿之後。
王羲之的壓力得以釋放,這時候的書法更成為了他抒發情感的工具。
或許,正因為如此,慢慢的,王羲之將書法融入了更多自己的感情,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這一切的一切的都可以通過書法來進行表達。
王羲之的書法成熟期是在他四十歲之後,而真正的巔峰期則是在其五十歲之後。
有人說,書法的技法風格隻是它的外表,書法的精神才是它的靈魂
。
而對於王羲之的書法來講,個性的抒發和自由的表達是王羲之書法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