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後,安東尼?明格拉帶著一部黑暗驚悚電影完美歸來,這部集合了上屆奧斯卡影後格溫妮絲?帕特洛,澳大利亞演員凱特?布蘭切特,以及英國演員裘德?洛、傑克?達文波特,還有完全的新人演員肖恩?唐的電影,將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成功展現了出來。”——《紐約時報》
“精彩的電影,安東尼?明格拉再次展現出他不拘一格的導演風格。”——《洛杉磯時報》
“在這之前質疑這部電影的人們都可以閉嘴了,安東尼?明格拉用他的作品進行了最有力的回擊。”——《綜藝》
首映式的第二天,也就是聖誕節當天,各個媒體開始大幅度報道在平安夜當晚上映的《天才雷普利》並分外一致的給出了好評。《好萊塢報道》宣稱作為驚悚片雖然節奏不夠緊張,但像希區柯克的懸疑電影那樣耐人尋味,而《華盛頓郵報》則認為《天才雷普利》不僅有著一個出色的事情,以及頂級的表演和精彩的攝影和編劇,也敏銳地意識到金錢、欲望和性是如何扭曲人性的。
當然,也有部分媒體持批評態度,《帝國》雜誌就認為電影的節奏和《英國病人》一樣緩慢,這會趕走許多觀眾,但即使如此,他們也承認這是個值得一看的故事,有著希區柯克般的黑暗,而畫麵又如旅遊電影一般漂亮。
總之,《天才雷普利》在媒體那裡獲得了78分的好評,而在爛番茄網上更是有著85%的好評。如果覺得爛番茄網成立才一年多不夠權威的話,那麼imdb的7。6分足夠說明一些情況了,儘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分數肯定還會降低,但也不會低太多。
至於影評人那裡,有兩篇影評最為突出,其中一篇是著名的羅傑?埃伯特寫的。
“在電影版的《天才雷普利》當中,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忠實的還原了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這是個發生在50年代的故事,一個住在紐約地下室的,以做服務員和調製鋼琴為生的年輕人,湯姆?雷普利,善於模仿彆人的口音和筆跡,在偶然的情況下,被航運大亨格林利夫誤以為是自己兒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同學,於是委托他去意大利帶自己在外浪蕩的兒子回家。
雷普利接下了這份差事來到了意大利,他在那裡見到了迪克?格林利夫和他的女朋友瑪姬?舍伍德,他很快被迪克的奢侈生活所吸引,繼而沉迷起他所有的一切。這裡要說明的是,雷普利不是同性戀,原版他是雙性戀,而明格拉顯然沒有修改的打算。
回到劇情上來,雷普利迷戀著迪克的一切,他的生活他的地位以及他的肉體,但迪克和自己的朋友卻將雷普利當成了小醜,他或許覺察到了雷普利的愛慕,但並沒有放在心上。於是一次爭執之中,雷普利失手殺死了迪克,並在這以後以迪克的身份生活。一個謊言需要更多的謊言來彌補,所以他不得不繼續欺騙,繼續謀殺,人性也因此扭曲,雖然最終幾乎蒙蔽了所有人,卻因為沉重的負罪感徹底墜入深淵。
明格拉用了大量的細節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真典型的莫過於雷普利和迪克在浴室的那場戲,隻是伸手在水中輕輕一劃,兩個人之間的微妙感覺就顯露無疑。又比如迪克的鞋子,這成了雷普利意圖將他取而代之的物化表現,以及他和瑪姬愛情見證的戒指,同時也是雷普利的犯罪證據,又或者充滿隱喻的意大利歌劇等等。
明格拉牢牢的掌控著鏡頭,所有外景地都貫穿了他應有的風格,早在《英國病人》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見識過了鏡頭下撒哈拉沙漠的壯麗美景,同樣在《天才雷普利》當中我們依然能看到那波地陽光明媚的海灘,羅馬的西班牙廣場,威尼斯的聖馬克教堂等等。尤其是雷普利開電動車載著瑪姬在羅馬街頭穿行的一幕,明格拉在這裡用了一個深邃的鏡頭拉長拍攝,在沒有刻意柔化的情況,將羅馬五十年代的風貌完美的展現在了鏡頭當中。
儘管大部分情況,電影中光線充沛色彩飽滿,有著鮮豔、明快的視覺效果,但並沒有影響到黑暗的主題。相反,這樣的色彩和雷普利的所做作為起到了強烈的反差效果,進一步展現出金錢、虛榮、奢華,是如何讓一個年輕人一步步墮入深淵。
但是,《天才雷普利》也並非完美無缺,和明格拉前一步作品一樣,《天才雷普利》也存在節奏過緩的問題,如果劇情再緊湊一些,將雷普利的轉變刻畫得更多,而不是過於內斂,讓他的轉變更有說服力,相信能讓電影對普通人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