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弗拉基米爾有這個擔心,輪回影業的發展雖然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相比每年新成立的那麼多製作公司,已經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換句話說,好萊塢每年都有無數製作公司誕生,有各大製片廠或者某個明星的皮包公司,也有真的想要大乾一番的,但隨著大型傳媒集團不斷進行整合,能發展起來的屈指可數,所以每年也有無數製作公司破產。
但輪回影業在00年成立之後,到現在才不過三年時間,已經有好幾部高票房之作了。如果都是《德州電鋸殺人狂》又或者《電鋸驚魂》這樣的頂多幾千萬的驚悚電影也就罷了,偏偏還有一部在北美拿了2億多的愛情喜劇,成本隻有500萬,而且那幾部驚悚電影,成本也都同樣低。
彆的不說,至少《電鋸驚魂》在投資、盈利比例上,幾乎和《我盛大的希臘婚禮》差不多,這樣的成績彆說剛成立的小公司,許多二三檔的製作公司努力幾年都未必能達到。偏偏這些成績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肖恩的眼光上的,所以弗拉基米爾擔心他會自我膨脹,做出什麼不理智的判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他這番好心算是白費了,肖恩雖然打定主意,有了更高的目標,而且才從角色的困擾中掙脫出來,卻不代表他會莽撞行事。
“彆擔心,托德,我很清楚,要將動畫片製作成真人電影,勢必運用到許多cg效果,而要用到cg效果必然需要花一大筆錢,光憑我們是承擔不起的。”肖恩擺著手說道。
然後他又有些得意的笑了下:“當然,我私人可以出這筆錢,相信最終投資不會超過2億。不過,我想除了我,也應該有人看到這其中的商業價值,畢竟這個係列的玩具曾非常受歡迎,還出過許多動畫片,有哈利波特係列在前,大賣可以預期。”
停頓了下,他才又繼續:“所以,這種情況下,吃獨食是會被大製片廠排擠的。”
沒錯,現在已經不是三四十年前了,在傳媒集團化的現在,掌握了無數資源和渠道的七大製片廠已經是無法超越的龐然大物,其他製作公司都隻能依附於他們。雖說隻要有利潤就不乏敢冒險的人,但第一次可以這樣,第二次呢?掌握了資源和渠道的大製片廠有足夠多的手段讓你無法製作電影。
這是件很喪氣的事情,但也是事實,所以肖恩如果能拿到變形金剛的電影版權,那麼想要順利的攫取利潤,和大製片廠合作是必然的選擇。不過,隻要能保證主動權,也就能保證收益,就像和迪斯尼合作《國家寶藏》一樣,即使是合作關係,電影的製作也聽迪斯尼或者布魯克海默的,輪回影業沒有多少發言權,畢竟他們不是發起人,所以4000萬的投資能有20%的利潤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要小心避免好萊塢式賬本。
當然,之所以加入,更多是為了和大製片拉上關係,並提高公司的形象,賺錢倒是其次。不過,要是能拿到變形金剛的電影版權,那就有了和大製片廠談判的資本並主導電影的製作,如果說《國家寶藏》那種合作模式是隻能跟在後麵喝口湯,那麼有主導權的情況下至少還有吃一塊肉——關鍵是找對合作對象。
“你有目標了?”弗拉基米爾也不含糊,直截了當的問,既然肖恩說了這麼多,肯定是經過了一番調查的。
“夢工廠和環球。”肖恩如他所願的給出了答案。
想要掌握主導權,光有電影版權還不行,還要看合作對象的情況,最好是既有一定的實力,但也沒有強到可以獨攬一切。而查來查去,還是夢工廠和環球最合適,前者是肖恩在回憶時忽然想起,斯皮爾伯格似乎擔任過這個係列的製作人,於是找來夢工廠的資料翻閱,後者則是因為,隻要將七大製片廠的資料對比一看,任何人都會選他們。
夢工廠看起來很風光,這幾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還有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個大牌坐鎮,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動畫部支撐的話,他們早就虧損得連褲子都沒了。夢工廠輸在了傳媒集團化上麵,如果早上十年的話,也許真的能躋身大製片廠,可惜94年的時候幾大製片廠都已經完成了集團化,他們肯定不會希望有人來分更多的蛋糕,加上夢工廠又沒有更多的資本,雖然支撐到了現在,獲獎作品和大製作都出了不少,但電影業務上麵卻有些千瘡百孔。
既然如此,他們不會放過《變形金剛》這種一眼看去就知道會大賣的電影,但同樣不可能完全負擔整部電影的資金,無力對輪回影業形成壓製。
至於環球,七大製片公司當中,除開半死不活的米高梅外,就屬他的實力最弱。華納、迪斯尼自行發展成了集團,福克斯、派拉蒙、哥倫比亞分彆被收購,集團化都做得不錯,就環球在不斷被買來買去。
先是在80年代被鬆下收購,然後90年代中期被轉賣給加拿大的紅酒集團,90年代末期又被賣給了法國維旺迪,而且現在維旺迪據說又有了賣出去的意思。
現任掌門人羅恩?梅耶雖然能力不錯,但也隻是個守成的人,在發展上麵自然是無法和其他製片廠相比。
所以,如果有他們加入,輪回影業和夢工廠不想被壓製,那麼少不得要形成同盟,而一旦他們站在一起,環球也就沒有太多的優勢,於是穩定的三角形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