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 19 章(2 / 2)

幾人七嘴八舌地圍了過來。

柱子明顯有些招架不住,他忙擺手解釋:“不是,我不認識人家,就是第一次見這賣飯團的,多看了兩眼。”

“飯團,那是什麼?”

薑禾又介紹了一遍。

那幾個青年聽得認真,然後齊齊扭頭看向柱子。

“柱子哥,好吃嗎?”

“我不知道啊。”沒有打算買飯團還和薑禾聊了這麼久。現在又被兄弟們這麼一問,柱子是真的有幾分不好意思了,他忙解釋:“我是從老陳那吃了餛飩,過來看才看見的。”

“老陳那餛飩,我都吃膩了。”

“嘿嘿,柱子哥已經吃過早飯了,吃不下了。”其中一個青年笑著搓了搓手:“讓我先來嘗嘗!”

“小娘子!給我來一個。”

年輕人就是這樣,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叛逆好勝心。

有人開口,就馬上有人追著道:“給我也來一個。”

這一下,就賣出去三個。

這幾個青年人手一個飯團,吵吵鬨鬨地朝著國子監方向走去。

柱子朝著薑禾一拱手,笑道:“回頭專程空下肚子來吃小娘子的飯團。”

薑禾笑著點頭。

這一下子就賣出去四個,倒是不用擔心血本無歸了。

薑禾生了個攔腰,又招呼了兩聲後,無意中瞥見了一旁若有所思的青楊。

反正現在也沒什麼生意,薑禾索性解答一下他的疑惑。

“你是不是在奇怪為什麼那人不買,我還一直跟他聊?”

青楊緩緩抬眼,點了點頭。

擺攤其實並不算是服務業,但是因為賣的東西接地氣且平價,是非常需要回頭客的。

在這個時候,態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而且,這些做工的年輕人不僅手頭工錢多,在花錢方麵也不會那麼吝嗇。

畢竟時代大背景如此,隻要做工就能賺到錢,知道明天能掙到,今天就不會那麼苛待自己。

要是飯團能爭取到他們的喜歡,現在京城裡做工的人也多,那飯團攤子每天就會有一定的保底收入了。

還有就是宣傳的重要性。

年輕人好結伴,一個人吃了說好,自然會推薦給周圍的朋友們。除了做工的人,她還盯上了國子監的監生們。

隻是眼下還沒到他們上學的點,不知道效果怎麼樣。

薑禾暫時沒錢做廣告,隻好先從最基本的口耳相傳開始營造口碑了。後需要是有錢了,這方麵的營銷肯定也要跟上的。

這些,薑禾一點也沒藏著掖著,壓低了聲音都說給三個孩子聽了。

至於聽沒聽懂,薑禾就不知道了。

反正小榆是沒聽懂的,雨桑沒什麼情緒,似乎不太有興趣。隻有青楊真的在思考。

這一通解說,薑禾也有些口乾舌燥。她端起水囊喝著水,就看見那油條攤的年輕婦人直直走了過來。

“再給我來個飯團吧。”

“好嘞姐!”

薑禾立刻放下水囊,開始卷飯團。

“我先前買的那個拿回去給家裡人分食了,大家都說好吃,軟糯又酥脆的。”那婦人笑著:“我們賣了這麼久的油條,還不知道炸酥了包在飯裡能這麼好吃。我婆婆喜歡得緊,催著我再來買一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