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套現走人
這是一次意外之旅。
也是一場很開心的旅程。
人生即將開啟新篇章,邁入新的階段,體驗不同的人生角色。
這幾天,周遊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李後亮幾人都有些不適應,原來的遊哥不像這麼魔怔啊,都是雲淡風輕的,現在看來實是沒撓到癢癢處。
不過通過這次事情,李後亮也進一步了解到周遊的秉性了。
對其餘幾個女人也要更加上心,看來周遊估計都會負責到底,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這也算是傳播中華血脈了。
走的時候,尹娜送到機場,摟著周遊不鬆手:“有空就過來我看看我,好嗎?”
孕期的女人情緒波動大,激素分泌多,沒有人依靠的時候還好,一旦有了依靠,情緒就要發泄出來。
周遊拍了拍尹娜的肩膀,輕輕揉捏幾下:“放心吧,生產前,我肯定要趕到。”
說完,嘴巴又湊到耳邊說道:“名字我都起好了,俄羅斯的名字你來起,中國的名字我來取。”
嘴巴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伊娜也被周遊深深感染,這幾天能看出來,周遊是喜歡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事無巨細。
在醫院做B超的時候,一直在和醫生聊天,問東問西,問長問短,在了解發育健康程度。
伊娜在中國待過,知道他們這裡有些重男輕女,所以當得知是女兒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周遊,就是擔心周遊有這樣的思想。
在B超室,也一直觀察周遊的表情,當他得知是女兒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沒有變化,反而更燦爛幾分。
這才放下心來,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是上輩子的小情人。”
“叫什麼名字?”伊娜好奇的問道。
周遊搖搖頭:“不能說,不能說,說了就沒有新奇感了。”
還是想把神秘感,保留到最後一刻,保留到下次來的時候。
揮揮手,周遊轉身上飛機了。
伊娜站在那裡,一直揮手,默默的看飛機起飛,直到消失不見,才坐在椅子上,整個人靠在椅背上,雙手下垂,眼睛微閉,一個晶瑩的淚珠從眼角滑落。
真的想一直在一起,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啊。
胡文美見狀,連忙走上前,輕輕抱住她:“娜姐,我還在這裡呢,沒事。”
“讓你看笑話了,就是有點想念。”尹娜輕輕擦去眼淚,忘了現在自己又多個人。
“換個心態,就當出去打工了,我小時候,父母都是出去打工,時間長,也就習慣了。”胡文美不知道怎麼安慰人,隻好把自己的經曆說出來。
尹娜也就是短暫的情緒流露,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拉著胡文美的手,輕聲說:“你也辛苦了,以後我們兩個就是相依為命。”
一句話把胡文美整笑了,笑完又覺得哪裡不對。
期期艾艾的說:“娜姐,相依為命這個成語是不是用的不對?”
一個文化成績差,一個老外,居然在這裡探討成語的使用。
伊娜被小姑娘逗笑了,哈哈大笑:“沒事,反正就咱們兩個,其他人也不懂。”
“哈哈,是的,都是老外,沒人懂。”胡文美也反應了過來。
在國內說話都注意,生怕彆人說自己沒文化,有點謹小慎微。
“小美,伱在這才是老外。”伊娜笑的有些直不起腰,指著周圍的人說道。
胡文美臉一下子就紅了,周遊他們在的時候沒感覺,現在才真正覺得自己真的是在異國他鄉了,一種孤獨、落寞的感覺湧上心頭,還帶有絲絲的悲涼。
自己不再是那個需要人保護的小女孩,已經是保護彆人的角色了。
伊娜說完看小美的表情,也有些後悔,摟住胡文美說:“走,回家吃飯。”
何哉按部就班的的在準備紀錄片事宜,基本上就安排妥當了,知道周遊回來了,立馬去彙報事情進展。
“基本都安排妥當,方案已經搞了三稿,很完備了,剩下的就發通知,預收作品,然後就可以按預期召開了。”
周遊站在四樓的窗戶上,內心忍不住感慨。
今年不錯,很順,家庭順利,工作也順利,愛好也順利,收獲一員大將,還是紀錄片的同好者。
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
“時間大概什麼時候?”周遊輕鬆的問道。
“4月中旬,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暫定的記錄節名字,就叫暖春,取意春天到來,也隻紀錄片的春天,讓大家都有個盼頭。”何哉侃侃而談。
彆看何導小學五年級留了四次,那隻是數學不好,語文功底還是可以的。
畢竟基礎紮實,牢固。
“好,剩下的你安排就行,《最後的棒棒》我看了,真不錯,我個人非常喜歡,準備作為今年紀錄片的主打,後期也好推廣,到時候獎勵30萬元,留點錢給其他紀錄片。”周遊是真的喜歡,不愧是何導,部部精品啊。
後來的《追山人》和《追山人日記》也都很喜歡,特彆是追山人,真的是低開高走,第一集就是有點小文藝,目標定太高了,才略微有些不適應。
後麵真的是厲害,比電視劇還厲害,很多人都是熬通宵看的。
包括周遊。
何哉忍不住笑了起來,臉盤的小酒窩都若隱若現,煞是喜人,但還是謙虛的說道,
“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其他人會不會說什麼?”
初來乍到,就是巔峰,是不是也容易驕傲自大?
福禍相依啊。
周遊看到他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嘴角翹起來調侃道:“也是,那還是算了吧,給其他人一些機會。”
“這個,我感覺,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我不怕人說。”何哉臉上的酒窩消失了。
這算不算裝逼失敗?
笑容轉移到了周遊的臉上,老子是知道你底細的,你個娃娃還在那裡裝。
要不是拉你一把,到後來,你拍紀錄片都莫得錢,
還要被龍七爺坑。
大過年的都回不去,還把製片人也坑慘的了,後期無人敢投。
隻好親自養蜂,才能勉強維持生存。
拍個棒棒,當棒棒。
拍個養蜂,當養蜂人。
也是沒誰了!
當然是開玩笑了。
何哉也知道,作為一個導演,觀察還是很敏銳的。
也和他們這些人聊了很多,在腦海中也描寫了一幅圖畫,對周遊的認知也是越來越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