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的事情順利搞定。
石文秀的事情也順利搞定。
石鐘山的事情也順利搞定。
剩下的幾天,周遊也按照會議安排旁聽了學術研究會議。
廬州大學今年不用上台發言,所以王教授和周遊也很悠閒。
周遊既然當大學老師,還是要認真聽一下行業內最新情況,還有最新的發展研究,以前畢業之後就脫離這行了也不了解。
現在聽到會上這些行業大牛發言也有很多感悟。
很多時候不是個人能力不行,而是行業先天不足,定位不一樣,本身就是公益性行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為主。
往大了說,就是這樣保存國家的命脈,人類文明的種子。
會上很多專家都提到了紙質數據的衰落及未來電子化的興起。
但他們始終相信紙質不會退出曆史舞台,雖然後來隨著網絡的突飛猛進,紙質書籍一度要退出曆史舞台,但最終都頑強生存下來了,並且各地圖書館人數越來越多,借閱人數也越來越多。
隨著社會的越來越浮躁,人們都想給自己片刻寧靜的時間,而這個片刻的寧靜需要擺脫電子設備,紙質書籍,就是避難所,就是心裡寧靜的港灣。
會議研討結束,周遊便自己一個人閒逛起了這座古老城市。
江城號稱九省通衢,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美食,光周遊知道的,就有一個黃鶴樓和熱乾麵。
酒店會務還很貼心的提供了一份旅遊手冊。
這次周遊也不準備請導遊,一個人享受一下自由的時光。
周遊最想去的就是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江城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為江城市地標建築。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曆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多少名人雅士,在這樓上吟詩作賦。
又有多少不得意的文人,借此抒發感情?
周遊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白,三上黃鶴樓,卻無處下筆,一生在做詩上,沒服過的李白,也不得不承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看李白的紀錄片和李白傳時,周遊就在想,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捉摸。
從整個中華民族文化上來說,李白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很多詩詞流傳至今,並為人們所喜愛,未來也將繼續流傳。
可是李白的一生並不快樂,按照封建的說法,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李白自認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就算最後和皇帝有了接觸,但也是作為禦用文人來使用,並不能實現他治國安邦的理想。
最後憤而辭去宮廷職位,四處遊蕩,一生坎坷多難,經常流離失所,四處找人接濟,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