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知恩圖報(1 / 2)

作為讀者,一般很難聯係到作者。同樣,作為一個觀影者,也很難聯係到導演。

不過這個問題應該不大。想投資掙錢很難,想花錢出去不要回報,這個太簡單了。

不知道多少紀錄片導演,獨立導演,四處找投資,求助無門,隻要放出風聲,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

這個年代還是天涯最能打的時候,移動端沒有起來,還是PC端的天下,後麵隨著智能手機的越來越普及,天涯沒有及時轉型,導致沒落。

天涯發帖:

“本人萌新,想學習如何拍攝紀錄片?高薪求教?最好以前發表過作品。有拍攝計劃的可以進行酌情投資。有意者請與我聯係。”

先入行,再發展,進了圈子,自然而然就能夠達成自己想乾的事。

說起來可笑,現實生活中像他這樣的人應該不多,也不會上趕著送錢。

有句話說的好,上趕著不是買賣,中間這個度周遊還要多揣摩一下。

拍攝紀錄片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很多需要和跟拍對象同吃同住,有的甚至持續幾年,時間成本是最大的,其餘成本到不多,還有就是獨立電影人,拍攝期間沒有收入來源。

不像拍電影,投入很大。動則幾百萬上千萬。

周遊初期準備500萬,希望能扶持20部左右,不指望能回本,算是自己進入這個圈子的門票,到時候也能圓一下自己拍紀錄片的夢想。

像這種跟拍彆人的,周遊不準備乾,拍攝人物的,確實累,並且有的還需要同吃同住,他隻準備拍攝一些全球旅遊的紀錄片,記錄下自己的生活。

周遊還有二手準備,萬一網上不行,就去參加豆瓣的線下觀影會,到時候直接和導演對話。或者去參加紀錄片電影節,也是能夠溝通的渠道。

想著想著,周遊想到廬州發展還是不行,上海肯定要好一些,要不要去滬上買一套呢,以後落腳也方便。

這個念頭,眨眼睛就被拋到腦後了。上海房價漲幅很大,但並沒有那幾個股票盈利高,自己在上海也不可能常住,維護成本也很高,現在買的期望並不強,到後期再看吧。

以經濟利益為導向,那麼社會就是逐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要期望既要還要,是不現實的。

周遊越想越頭疼,算了,自己又不是專業投資的,也不指望掙錢,隻要不被人當冤大頭騙錢就行,到時候錢也出了,名聲還臭了,落了個傻子的名頭。那就搞笑了。

馬上要開學了,課表都排出來了,目前周遊一周就一節課,還不用坐班,雖然工資少點,但性價比超高,按照時薪來算直接秒殺互聯網大廠。

導師對自己不錯,開學前去導師家逛逛,買點禮物,想想買什麼,茅台一箱,中華煙兩條,家裡特產帶一點,主打的就是一個親近。

導師家住在廬州大學老區,在市裡,周遊去過很多次,師母姓劉,是中文係老師,常年讀書,再加上經常教書,充滿溫和的氣質,平常沒見過發脾氣。

周遊拎著東西爬到三樓,啪啪敲門,都是老式的房子,也不帶電梯,不過住習慣了,還在學校裡麵,非常安靜,氛圍非常好。

吱扭一聲,門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