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打骨折(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384 字 1個月前

第853章 打骨折

四合院的牌匾雖然還沒掛上去,主要有些資料還在審批中,李建昆走了不少關係,應該快的,暫且就稱呼它為創業家雜誌社吧。

在距離創業家雜誌社不遠的東廠社區,李建昆物色到一家小印刷廠。

這片社區位於大草廠胡同以北,美術館大街以南,東至王府井大街西側,西至北河沿大街東側,為啥叫……東廠,咱也不懂啊,不知和永樂的那個有沒有關係。

小印刷廠叫“紅星印刷廠”,掛靠社區的企業。

該說不說,紅星這種廠名,眼下全國沒有一萬,也有九千。

“李同誌,您的這個要求,咱沒法滿足啊。”

紅星印刷廠的廠長辦公室裡,馮大山一臉鬱悶,搞這個廠子兩年多,也印了兩年多的盜版,本以為終於能揚眉吐氣一把……錢不錢的先不提,咱就想印點有格調的東西。

誰承想,單是人家要求的一個彩色工藝,他的老掉牙設備就拿不下來。

李建昆沒有任何表情變化,他難道不知道這廠子不靠譜嗎?

他是來做生意的麼,不,他是來一發入股的。

當年一點政策沒有時,他就辦起了民營企業……

“你?你不也就是個……搞掛靠的嗎?”

“籌啊,貸啊。”

把廠子辦成這樣,已經掏乾他親朋好友的所有口袋,要不是半輩子耗在印刷業,其他的啥也不會,原來的廠子又不景氣,被迫下崗了,誰樂意乾這個。

“你說真的?”

主要問題是他不懂印刷行業,也實在沒時間和精力去辦一家印刷廠。

他以為李建昆的雜誌社,也掛靠在哪個集體下麵,但還真不是。李建昆辦的是實打實的民營企業。

地啊錢啊的,這都好說。

辦雜誌社,必須要有自己的印刷廠,這年頭民營企業沒地位,指望彆的印刷廠行不通。

馮大山眼珠子骨碌碌轉著,心頭很是狐疑,又想著假如真有戲,他似乎左右不吃虧。

“李同誌,您是有錢人,站著說話不腰痛啊。好吧,就算能籌到錢,想搞到您要求的那種檔次的設備,得去國外進口……您看,籌到人民幣也不頂用。”

李建昆熟悉未來走向,沒這個顧忌。受他影響,像小王的山河古玩城、魯娜的幸福百貨,也是民營企業。

“馮廠長,咱倆打個商量行嗎?要是我能幫你搞來這種設備,我們二一添作五,合夥乾成不?”

有了先進的設備,自然不擔心沒有大生意,哪怕分出一半賺頭,他肯定也比現在掙得多。

這年頭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選擇聯營或掛靠的模式,主要是擔憂。

“比金子還真。”

“這你甭管,我有門路。”李建昆也不解釋。

李建昆一臉人畜無害的笑容。

當然,說到猛,還得是陳春仙猛。

“馮廠長,不是我說,你們廠的設備也太老了,連個掛曆也沒辦法印啊,怎麼不換套新的?”

馮大山歎息一聲:“錢呢?”

馮大山打算信他一回,反正見到設備再談後續,他也不損失什麼。

李建昆心想,妥了。

占一半股份,創業家雜誌擱這兒印刷,指定不帶花錢的,說不定靠著其他業務還有得賺。

重點是,作為半個老板,廠子能以創業家雜誌為主。

既不用自己出場地,也不用自己出技術人員。

無非花幾個錢添置設備。

大概率也要不了幾個錢。

大山同誌的耳目不算聰慧啊……

知道靠什麼創造利益最來菜嗎?

信息差。

一九八五年,是一個格外囂張的年份。

經過一九八四,這樣一個奇跡之年後,社會上多出不少有錢人,從而形成了攀比式消費。

消費帶動生產。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大企業便在爭相引進采購設備。這種積極性在曆史書裡被稱作“諸侯經濟”。

有個數據:一九八五年,我們的貿易逆差達到前所未有的一百四十億。

外彙貯備消耗極大,在盲目衝動之中,也造成了許多設備的重複引進。

恰好李建昆知道,首都某地正在“悄默默”舉行易貨會。

據說全國都有人來,他不信淘不到一套印刷設備。

……

……

王秉權和李建昆從皇冠車上下來,這年頭有一點好,車在路邊隨便停,不擔心被貼條……

兩人沿著廣場上的石板路,走向靠內的一座占地不小的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