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取錢風波(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897 字 1個月前

第835章 取錢風波

三千萬人民幣對於現在的李建昆來說,不算大數目,往年他年終總要盤個賬,算算這一年的收獲,今年由於時間緣故沒去算,再一個,也不好算。

後世的媒體上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當富豪們被人問起有多少錢時,他們說自己也不清楚。

這還真不是裝逼。

比如李建昆,你要讓他精準地說出自己有多少身家,還真沒辦法,隻有個大概數目。

但是,現在他身在老家,想在短短時日內弄到三千萬現金,也不太容易。

不提其他,眾所周知,這年頭人民幣的最大麵額為十元,用後世眼光看,幾乎可以這樣理解:其體積相當於三個億的“紅鯽魚”。

而一個億的體積為1.19立方米,重約1.2噸。

小型手扶拖拉機都裝不下。

清晨,李建昆顛著李貴飛的大鳳凰,哧溜來到縣裡,郵電局剛開門時衝進去,一通電話打到特區。

他打算故技重施,用曾在春城使用過的方法,通過華電公司,向他這個特區華電公司總經理,轉賬三千萬人民幣,注明業務款項,並讓華電公司向建行說明情況——

這你你伱的,讓李大壯高低有些傷心,前兩年回來,兒子還喊過他幾聲爸,今年回來到現在,沒聽見過,包括他媽,他都是稱呼“你啊”、“他(她)啊”、“誒”這類字眼。

開什麼玩笑,按照官方彙率,這筆錢相當於一千多萬美金。

四大行各有業務重心,在這年頭比較明顯,比如農行,更專注於農業,給各地撥放種子、化肥等貸款什麼的。

黃河大卡的雙排座位的車頭艙裡,李建昆和貴義老漢擠坐在副駕駛位上,後者咬著耳根子問:

再次連線後,小姑娘在電話那頭說:“李同誌,這麼大額的現金取款,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需要時間。”

李堅強聳了聳肩。

村口,人群後方,衣著光鮮、鶴立雞群的李堅強,麵露譏諷。

“那他這是搞什麼,還把貴義老漢帶去?”旁邊,李大壯問。

“不信。”李大壯湊上笑臉,有錢人才知道三千萬是什麼概念,那些泥腿子窮儘他們那點可憐的想象,也琢磨不出三千萬碼在一起有多麼嚇人。

頗費一番周折,對方起初說儘量,最後總算應承下來。

“你現在也算有錢人,你信他能搞到三千萬嗎?”李堅強反問。

李大壯很擔心他以後不再回來了,如果今年仍帶不去幾個勞工的話。

他帶著大伯李貴義,以及村裡的民兵隊長,外加兩名民兵,一起上車,在滿村人和一支“外村監視隊”的注視下,轟隆隆離開清溪甸。

“多久?”

三天後,一大早。

這個小侄子沒從政,沒當大官,一直讓他深感遺憾。

搞定這些後,他去了趟大哥家,見到甚是想念的小平安,這小子現在長得虎頭虎腦,跑起來飛快,他媽看都看不住,皮得很。

“至少一個禮拜。”

“這不行,最多三天,我必須要,你如果搞不定,麻煩接一下你們的負責人。”

貴義老漢雖然清晰地感知到他這些年變好了,大抵在考上大學之後吧,但仍不敢相信,遂問道:“你在外麵都乾啥呀?”

“那不和王秉權一樣嗎,聽說他又去首都辦廠了,還從老家帶去一些人,好像搞的規模還挺大。”

待到下午,打道回府之前,李建昆又來到郵電局,撥通市建行的電話。

打死他也不信李建昆能搞到約二千九百萬現金,無論用什麼辦法,無論李建昆在外麵混得有多好。

“你說預約取款多少?”電話那頭傳來銀行小姑娘的聲音,可能懷疑耳朵出了毛病。

李建昆曾坐過兩回的縣運輸公司的那輛黃河大卡,開到清溪甸村口。

“噝!”

“怎麼了,不行?”李建昆問。

“我、比他還大點。”

“那啥,同誌,您確定戶頭上有這麼多錢嗎?”

“辦廠。”

報應!

李建昆清楚人們很難相信他能拿出三千萬,饒是連那些債主都不會信,之所以給他時間,一是沒轍,二是希冀著他能多搞回一些錢。他沒解釋什麼,隻是點點頭。

李建昆報出存折戶頭,讓她去查詢,這年頭國內沒有互聯網,許多銀行連計算機都不一定有,這種查詢隻能通過電話,很繁瑣。

他想,都怪建昆這小子多管閒事。

“三千萬。”李建昆重複。

“搞得還挺像那麼回事。”

即使放眼全世界,都是一筆巨款。

李建昆知道他們市裡的建行還頗有規模。

“建昆,咱們這真是去拖錢?”

剛成立的工商銀行還沒有開到他們市。

他之所以從早等到晚,再打這通電話,其目的正是讓賬目“飛一會兒”。

貴義老漢哦了一聲,沒再說什麼,此行是真是假,接下來自見分曉。

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李建昆帶著貴義老漢和三名民兵,走進了市建行的大門。

這是一幢落成沒幾年的七層建築,外牆上貼著白瓷磚,使用上推拉窗,十分時髦和氣派。

李建昆取出幾個證兒,包括身份證、工作證、存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