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吳英雄的故事(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520 字 1個月前

第753章 吳英雄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隨著中美進入蜜月期,留學生交流的活動也如火如荼展開。

不過此時雙方互派的留學生人數仍非常有限,在中國這一側,競爭格外激烈,單是英文考核這一項,便刷掉九成九的申請學生。

這年秋天,有三十二個幸運兒披荊斬棘,於千軍萬馬中跨過獨木橋,獲得了公費赴美留學的機會。

作為國內頂尖學府,北大包攬了其中的八席,而這八人中,又僅有兩人來自北大經濟係,一男一女。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將他們拉扯到一起,即使女孩比男孩大三歲。

他們同校同係,學的是一樣的東西,有相同的話題,連在飛機上的座位都被安排在一起,更命中注定的是,他們還被美國同一所大學錄取——哈佛。

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命運羈絆,很難讓人不產生一些友誼之外的東西。

兩人間有過半年堪比童話的時光。

在那所著名的學府裡,他們每天結伴去上課,下課後一起吃飯、泡在圖書館,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互相探討印證著學科中的難點,兩人的學問都是突飛猛進,在入學後的第一次考試中,雙雙拿到A。

彆說同學,即使是帶他們的教授,都認為兩人是天作之合。

男孩無奈聽話,同時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關係到兩個人學業,在沒有女孩陪伴的晚上,仍然埋頭苦學。

女孩還是不同意,剛到哈佛其實是很難的,他們的英文水平遠達不到對新鮮的經濟學術語完全理解的程度,甚至是教授們的語速過快了,他們有時都聽不懂,他們需要學習和補充的知識太多,必須爭分奪秒,才能儘快適用一切,不落下學習。

女孩終究大三歲,男孩剛滿十八,她總能邏輯清晰地說服男孩。

女孩邁開步伐,在八零年代到來的除夕之夜,走在毫無年味兒的波士頓街頭,一邊想著親人,一邊遺憾於他們初來乍到,男孩曾說想組織華人留學生搞個新年聚會,卻未能如願。路上看見幾個酒鬼,女孩小跑而過,有驚無險,成功抵達商場。

女孩堅決不同意,她笑著對男孩說,讓他抓緊時間學習,白天得閒了,她有不會的學問再請教他。

迫不及待想在明天起床後,便把禮物送給男孩。

直到這天,女孩攢夠了購買意向中的那份禮物的錢,下班後從餐廳後門出來,她眺望著北邊波士頓市中心延展過來的一座商場,那棟大樓在夜色中燈火通明,霓虹閃耀,女孩捂著荷包裡剛發的薪水,想著現在才剛過九點,距離也不是很遠,應該不會有危險吧?

她越想越躍躍欲試。

男孩又說:“那我陪你一塊去打工!”

他們每天至少有八小時待在一起,好像徜徉在知識海洋裡的一對比翼鳥,原本還可以更久,他們互相發現在一起學習根本不會覺得累,有種神奇的魔力消解著疲乏,哪怕硬啃著最晦澀的學問,也是如此的快樂,他們惟願多學幾個小時,多一些陪伴……

男孩對女孩說:“要不咱們一起花這些錢吧,等用得差不多,再一塊去打工?”

女孩有個心願,想存些錢,給男孩買件還算不錯的禮物,或許在他生日,或許在某個節日時送給他。

男孩暫時不用,出國前睡在下鋪的好大哥,給了他一遝富蘭克林,節省點花,足夠他開銷好幾個月。

因為有生存的動力和這個心願,女孩甚至愛上了那份洗碗的工作,每天傍晚離開學校興高采烈去開工,她是個聰明的女孩,有意識地在保護自己,從不抄近路走小道,即使會多花費一刻鐘。

大學城附近也相對安全,工作一直很順利。

他對自己照顧太多,偷偷給自己買衣服和鞋,往自己的餐盤裡投喂好吃的,每天至少要浪費一個小時的寶貴時間,給自己分享他昨晚學習的收獲。

因為明天是大年初一,在她的故鄉有給親朋好友拜年送禮的習俗。

她在這裡找到一份兼職工作,每晚六點到九點,每小時3.5美刀。她一天用不到十美刀,學校食堂相比外麵的消費便宜不少,吃最廉價的食物,她每天還能省下兩三美刀。

那個時候,女孩則在查爾斯河畔的一家餐廳裡洗盤子。

女孩豪擲五十九美刀,夠買了一套店員介紹說是最新款的吉列剃須刀組合。

不過女孩需要打工,掙取必要的生活費。

男孩從不刮胡須,可能不會,雖然他胡須長得好像也不快,卻越來越長了,顯得邋裡邋遢,不好看。

女孩手裡拎著裝有剃須刀的小紙袋,心情極好,幻想著明天男孩收到禮物時的喜悅,蹦蹦跳跳開始返程。

然而,剛離開商場不久,從側方突然衝出一個白人男性,飛起一腳踹在女孩身上。

女孩被踹飛兩米,後仰倒地,剃須刀撒手而出。

在白人男性揪住她的頭發,向某個地方拖拽她的身體時,她用儘全身力氣對抗,忍受著頭皮硬生生被撕裂的痛苦,終於拾起了包裝盒,緊緊抱在懷中。

這時她才想起向附近的人們求救。

“救我!救救我!我是留學生,我不認識他……”

吳英雄說到這裡,已經淚流滿麵,俯底上身,雙肘撐在大腿上,雙掌捧著臉。四名聽眾皆臉色陰沉,李建昆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輕聲道:“彆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