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三代光刻機(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356 字 1個月前

第723章 三代光刻機

山河古玩城開業一周後,京城進入早春季節,暫安小院開始破土動工,準備建設三層高的百貨大樓。

李建昆出席了奠基儀式。

王山河當然也在,敢不來嗎?

作為未來百貨大樓的總經理,魯娜今日容光煥發,春風得意。這對小兩口都找到了各自喜歡,並且願意為之奮鬥的事業,李建昆站在他們中間,有種被幸福包圍的感覺。

象征性地鏟過土後,工程隊開始忙活,三人結伴走出工地,與趕來湊熱鬨的原暫安小院的商戶們寒暄一番後,漫步返回娘娘廟胡同。

“你倆的婚期到底訂了沒?”李建昆看向左右問。

魯娜小臉一紅,垂下頭去。

“反正今年吧。”小王回道。

“今年你們倒是趕緊訂啊,還等啥?到時我好提前安排。”

這不是關係熟到一定份上麼,索性直接問,主要李建昆左右一想,他倆似乎啥也不缺,真拿錢送禮才叫沒誠意。

而這一世比前世來得更迅猛,現在隻是一九八四年初,中關村已經出現不少私營公司。

“沒這麼誇張,不過確實有件大事……”

他倆不缺房不缺錢,倒真缺輛代步工具,現在政策也放開了。

“行吧,包我身上。”

“我是說車,可不是剛才那輛,忒小,沒排麵。”

“什麼叫溜?一時半會兒不走了。”

“安不安排的,你還敢不來?”

誒?

李建昆眼前一亮,合適。

“你這人也忒沒誠意了吧,送禮還要問我們?”小王笑罵。

視野中聳立著好幾座占地不小的大樓,隱約還能看見樓外懸掛著的各色廣告牌。

說實話,他也缺,他對“縫合怪”仍然有感情,但架不住在京城出趟遠門真不方便,比如姐姐打算帶老母親周遊首都的名勝古跡,如果有輛私家車無疑會方便得多。

“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小王大喜。

李建昆側頭眺望向中關村的方向,這一世一九八四年的中關村,與前世應該差彆挺大。

“有排麵的我怕你到時不敢開。”

中關村除了是日後的著名電子市場外,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它是我國第一批私營企業的孵化地之一。

恰好這時,一輛天藍色上海牌小轎車從馬路中央飛馳而過,小王伸手指過去道:“這這這,這個!”

“你又準備啥時候溜啊?”小王問。

李建昆笑了笑,要這麼說,非得逼他去趟瓊島不可,那邊的選擇多。

那……不敢,李建昆訕訕一笑:“你倆還缺點啥?”

“你送!送輛全世界最豪的車來試試,看我敢不敢。”小王哼哼道。

對於這一切,李建昆高低有些自豪感。

更讓他自豪的是,中關村科技大樓裡,由陳春仙主導的光刻機研發項目,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台三代光刻機。

這款光刻機耗費巨資打造了光學透鏡,將一代和二代上使用的曝光式光刻技術,創新為光學投影式光刻,以掃描的方式實現曝光,光源也改進為248nm的krf激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將芯片的最小工藝推進至180nm。

要知道,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它的最小工藝不過是130nm。

這意味著,我國在光刻機技術上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前兩天被陳春仙喊到科技大樓,當被告知這個消息時,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李建昆激動的心情。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重大的科技突破和事件,目前還沒傳出去,不過陳春仙上報給了有關部門,這兩天一直在相關單位做彙報演講,接下來勢必會帶來一些影響。

李建昆要在京城等等看結果,另外無論後續如何發展,這樣的光刻機已經算得上技術先進了,他要多製造幾台,把特區華電產業園的芯片廠布局起來,弄好後馬上能用,一旦漢顯BB機和通訊基站用上自家製造的中國芯,成本肯定會降低一大截。

三人晃悠回娘娘廟胡同的四合院時,小院裡傳出噪雜的聲響,很是熱鬨,推開院門走進去,發現院裡有個魁梧青年,正擼起袖子收拾一張黑驢皮。

驢皮攤開在兩張四方桌拚湊而成的大桌台上,泡過開水,蒸騰著熱氣,魁梧青年拿把龍牌菜刀,賣力刮毛。

“建昆回了。”唐國耀聽到動靜,抬起頭笑著招呼,沒忘記小王和魯娜。

“這是、做阿膠?”李建昆不確定地問。

唐國耀點點頭說:“阿姨身子欠佳,上次來看著臉色有點差,我尋老中醫問過,說讓買點阿膠補補,我一想買的那種估計裡麵也沒多少驢皮,不如買張驢皮自己做,一準效果更好。”

“伱還會做這個?”

“嘿嘿,學嘛,其實不難。”

李建昆嘖嘖兩聲後,看向坐在院裡曬太陽的老母親,以及戳在旁邊臉頰微紅的二姐,都能從她們的眼睛裡看出一抹感動。

小王彆有意味地笑著,魯娜小跑到未來公婆和胡母身前打招呼,然後湊到李雲裳身旁,不知說了些什麼,被李雲裳擰了一把,身姿豐腴的大姑娘臉頰愈發紅豔。

今天或許真是個好日子,反正老黃曆上是這麼寫的,所以百貨大樓才在今天奠基。

李建昆三人回來不久,院外有人喊門,林雲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