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或將富裕一個縣的商機(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150 字 1個月前

第699章 或將富裕一個縣的商機

塔溝村依山而建,全村四五十戶人家,不足一百口土窯洞分布在這一小片地勢相對平坦的山巒間。

村子還未通電。

傍晚,夜幕拉開,黑暗吞噬了整個村落,零星的幾點昏黃的油豆子,實在無力抗衡這深沉的黑,多半人家在天色黑透前已解決吃喝拉撒,人們早早躺在炕上。

村子裡寂靜得有些可怖。

在村東頭的一片土崖下,有全村最氣派的一個院落:沿著土崖掏出三口相鄰的窯洞,前麵有塊約二百平方的黃土坪,外圍用竹木圍成籬笆,裡麵有一個羊圈、一個雞圈和一個柴火棚子。

這裡是村長高大才的家。

他家也是全村唯一有一口還算體麵的富餘窯洞的人家。

現在成了李建昆和胡自強暫時落腳的地方。

土崖下中間的那口窯洞內,散發出夜色中最明亮的黃光,這顯然不是一粒油豆子能到達的效果。

為了照顧這兩位大城市來的金貴人,主人家拿出過年都不曾有的規格。還不僅僅是高大才家。

現在,窯洞內的土坑中央,擺著一張小巧的四方炕桌,上麵除了四個小菜:炒洋芋擦擦、拚三鮮、辣椒炒雞蛋和炒花生米外,還有一缽子白燉羊肉。

最後這道菜是坐在炕沿邊的一個婦人剛端過來的,她身材瘦小,皮膚微黑,天生的容貌卻不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

此人正是蛋蛋和妞妞的母親,老高的媳婦兒。

“嫂子,你再吃點?”

“吃過了,宰了一頭羊呢,家裡有,你們吃。”婦人含笑擺手,看他們抿著小酒,吃得開心,她就很高興。

酒是當地的一種高粱酒,入口辛辣,但夠勁兒。

“嫂子,新衣裳你怎麼不穿?過一陣兒天該暖了。”

婦人略顯羞澀地說:“回縣裡再穿。”那衣裳實在時髦,裡麵帶羽絨,格外暖和,她試穿過,鄉下灰大,不好弄臟了,聽說很不好洗。

胡自強和婦人閒嘮的時候,李建昆提起酒盅同村長高大才碰了下後,問道:“三叔,村裡有人做過買賣嗎?”

三叔是隨老高的叫法,像這樣的小村落,細數起來幾乎每家每戶都沾親帶故。

“買賣?”黝黑的臉上皺紋猶如刀刻的高大才,想了想才回道:“有嘞,平常想換幾個活錢,大夥兒會牽頭羊,扛袋麵去鎮上賣。”

李建昆心頭一喜,誰說沒有致富的基礎?這就是頂好的經驗。

“去鎮上賣東西是個什麼情況?趕集嗎?您跟我具體講講。”

高大才撓撓頭,不明白這小夥子怎麼對這事兒感興趣,不過還是知無不言。

李建昆側耳聆聽。

這個叫作“祈水”的小鎮,是方圓十幾裡地內唯一的鎮子,附近的十多個村莊物資換購的首選之地,因此使得鎮上的交易還挺火熱,雖然也有固定的趕集時間,但事實上每一天都不乏買賣的人們。

農民們用農副產品和手工物品,去交換城鎮居民手中的錢票,或直接兜售給國營商店,彼此之間也會進行交易。

稀罕的吃食永遠最緊俏。

倒是完全可以理解,像這種窮苦地區,根據馬斯洛需求分析的理論,人們頂多算是剛剛解決生存危機,那麼接下來滿足口腹之欲,就成了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三叔,我有個想法,伱先彆問為什麼,明天我想吃頓大餐,你把村裡人集中起來,讓他們拿出看家的本領,做出最拿手的傳統美食。”

李建昆說著,從棕色皮夾克的兜裡摸出一把大團結,又從另一個荷包掏出一遝用橡皮筋綁著的各類票證,也沒數,放到高大才身前的炕桌上,“材料不夠去買,一定要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好的美食。”

“這……”

彆說高大才,旁邊他婆娘和老高媳婦兒都有些發懵,乾啥呀這是?

這位竟然這麼好吃嗎?

再說動員全村人一起下廚,做出的那麼多食物,你能吃下?

“三叔,您照辦就是,好事兒。”窯洞裡也隻有胡自強明白這是在鬨哪一出,昆子在給塔溝村想致富的法子,不過他想不通做吃食的目的是什麼,村民們能做出什麼好吃食?

再者說,既然塔溝村的村民會做,本地其他人大概率也會,這樣的“產品”能讓村民們致富嗎?

要讓李建昆說,還真能。會做包子餃子的人多了,即使四十年後,大街上的包子鋪餃子鋪還少嗎?

有些買賣,產品還是其次,賺的是個功夫錢。

當然,他的目的不僅限於此。

他想找找更多的基礎。

高大才掃掃炕桌上的錢,咂舌道:“也要不了這麼多。”

如果不是已經相處一天,知道對方有大學問大能耐,是大城市來的金貴人,非得嚇他一大跳,這怕是總有三百塊錢,票證更不提,那是他們農民沒有的玩意兒,想要隻能淘換。

他們村裡沒有一戶人家,一整年下來能賺到這麼多,還不談攢。

“沒事兒,不怕花錢,村民們也彆嫌麻煩,明天白天一天時間準備,天黑之前我再過去。”李建昆笑著擺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