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又欠一個億(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8295 字 1個月前

第689章 又欠一個億

“昆哥你看這咋整?”

“建昆,咱們開車回吧,現在這麼好的治安,還怕有人敢攔道?”

半上午,李建昆的辦公室裡,哼哈二將戳在辦公桌旁邊,桌麵上撒著幾張火車票,又開始動歪心思。

將那輛掛黑牌的皇冠車開回首都,似乎已成為二人的一個夙願。

今年還被他們逮到好機會——由於時間太晚,機票沒有,火車票也沒買到臥鋪。

奈何某人並不慣著他們:“開個毛線啊開,開回首都不得五天?我他媽再從首都回老家年夜飯都趕不上。”

哼哈二將:“……”

他們唯一忽略了時間問題。

正在這時,門口小跑進來一個豐美的身影,“李總,區裡來人了。”

李建昆望向季美仙問:“幾個人?”

“一堆。”

李建昆的嘴角不自覺勾起,可算等到了,再不來他真準備先回家過年,等開年再說。

很顯然某些人坐不住了,比他還急。

算是個小小的心理博弈。

他如果主動上門找到區裡談,某些領導怕是會舍不得,特區的土地本就不多,地皮又是除了政策外幾乎唯一的萬金油工具,而現在南巡之後,特區的地皮必定更加金貴且緊俏。

讓對方上門來找他,才好化主動為被動,獅子大開口。

李建昆沒再搭理哼哈二將,和季美仙一起來到樓下,行政樓樓底下停著三輛汽車,兩輛吉普212,一輛還透著熱乎的黑色桑塔納。

來人有十多個。

一陣寒暄後,李建昆不動聲色,領著他們參觀起工廠。

兩座廠房內,工人們分工有序,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麻利地組裝著一部部BB機。

去年十月份回到特區後,李建昆立馬徹底放棄了電熱毯生產,改上BB機,目前還不能說是製造,隻能說組裝,零配件部分來自港城,部分來自特區的電子廠,有兩家工廠現在正在開發模具和調整生產線,準備挪出一些生產力專為華電做配套。

好夢牌電熱毯由於去年一整年都沒有減產,在天氣燥熱的季節囤積了大量貨源,現在仍然在大批量出貨,工廠的收入沒受到太大影響。

而正如李建昆所料,今年市麵上各種電熱毯品牌,一下冒出十多個。羊城財叔那邊的毛毯廠倒也不缺訂單。

“李經理,廠裡現在一天能生產多少部傳呼機?”

李建昆答非所問道:“年後可能會降到每天五百部左右,因為零配件全靠采購的話,成本太高,我們打算自己生產一部分。”

“才五百部?”一眾大佬你看我我看我,紛紛蹙起眉頭。

“那怎麼夠啊?”

大佬們也會動腦殼:現在全國郵電係統都爭著搶著要搞傳呼機業務,彆人買不起華電牌傳呼機,那些個體戶和承包工廠的人還買不起嗎?

放眼全國的話,市場其實不小。

再一個,經濟環境進一步放開的跡象已經明了,以後有錢人會越來越多,跑生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人對於傳呼機是有剛性需求的!

這是一個可以預見的即將井噴式增長的行業。

你現在卻告訴我,整個工廠一天才能生產五百部傳呼機?

塞牙縫都不夠嘛。

那豈不是眼瞅著綠花花的鈔票從指縫間流走?

這不能忍!

“李經理,趨勢這麼好,伱們沒想過擴大生產提高產量?”

“公司有兩個意思。其一,維持現狀,特區工廠無法供應的銷量,儘量從港城進口……”

“說第二個!說其二!”李建昆一句話還未說完,立馬被一位大佬打斷。

華電在內地可不止一家合資公司,港城進口的貨源完全不可控,不通過特區的華電公司都行。再說也沒見他們進口多少。

李建昆和善一笑,繼續說:“其二,在特區大乾一場,把我們計劃在港城投資的產業鏈,全部搬到特區。”

“誒,這個好!這個好!就按第二個計劃來嘛。”

大佬們紛紛點頭,喜上眉梢。

李建昆掃掃他們說:“不過,要地啊。”

“批!”

“對,高新產業,我們百分之百支持。”

“我還以為有什麼困難呢,這不叫個事。”

大佬們頻頻擺手,示意李建昆放寬心。後者露出感激的微笑,說:“如果是這樣的話,請諸位移步會議室,我向你們好好彙報一下,公司的投資規模可能有點大。”

“不打緊,投資越大我們越歡迎!”

眾大佬不以為意,跟隨李建昆來到行政樓三樓的會議室。

李建昆扯來牆角定製的一塊帶座架的移動小黑板,撚起一隻粉筆頭,邊在上麵寫寫畫畫,便講解道:

“公司的計劃是:打造一個高科技產業園,其中要包括萬人起步的製造工廠、一所大型的多學科聯合的研究院、一個晶圓材料生產廠、一個光刻機製造廠、一個芯片製造廠、一個光刻膠生產廠……”

隨著李建昆娓娓道來,以及小黑板上的圓圈越畫越多,眼見都不夠畫了,圍坐在橢圓形紅漆會議桌旁的一眾大佬們,人均表情呆滯,都有些懵逼。

“不是,李經理你等等,你們一下要建這麼多工廠?”

“是的,這是一整個產業園項目,任何一個工廠都無比重要,缺一不可。”

“有些工廠和傳呼機不沾邊吧?”

“不,實際上都沾邊,傳呼機的核心是芯片,芯片有多麼難造,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了解。”

我們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