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輿論危機(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554 字 1個月前

第680章 輿論危機

清晨,橘黃色的陽光透過客房的巨大窗台灑落進來,在棕褐色的地毯上勾勒出幾何狀的剪影。

李建昆正在衛生間洗漱時,房門處傳來敲門聲。

他趿拉著塑料拖鞋,光著膀子,年輕富有活力的身體上六塊腹肌清晰可見,一手繼續刷著牙,踱步過去打開房門。

林新甲戳在門外,手裡捧著一份報紙。李建昆每天看報的習慣他倒是學會了,最近由於手頭沒什麼要緊事,虹口體育場和鐵娘子廠那邊都不需要他負責,充當起信息收集員,每天都會及時向李建昆彙報新聞動態。

當然,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新鮮資訊。

而今天《文彙報》副刊頭版的一則新聞,使得一直淡然看待與郵電競爭的李建昆,終於皺起眉頭。

他胡亂用毛巾抹把臉後,雙手捧著報紙,一邊打量,無目的地踱到窗邊的橘黃色朝陽中。

這則新聞的標題為:“最符合國人期待的通訊產品”。

文章開頭,合理分析了當前國內的通訊業現狀,關切點主要集中在老百姓這一側——座機電話安裝費昂貴,而老百姓又有與親朋好友實現密切和快捷溝通的迫切需求,等等。

分析得很到位,在這方麵郵電的人自然專業。

然後內容中適時引入“上海星光牌”傳呼機。

標榜著專為解決民眾通訊方麵的迫切需求所打造,並完全考慮到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沒有花裡胡哨的東西,主打一個貼近現實而且物美價廉,可謂為國民量身定製。

“老板,我讀著總覺得不太對勁,雖然沒提到我們,但好像對我們不利。是吧?”林新甲問。

“你的感覺是對的。”李建昆雙眉高挑,“這是向我們宣戰了,手段很卑劣,他們試圖先發製人,引導輿論和民眾的消費觀念,甚至是仇視心態!”

內容並非完全沒有提及他們,“花裡胡哨”說的是誰?

隻要不傻的人,等了解到華電牌傳呼機後,自然會對號入座。

這篇新聞把“上海星光牌”傳呼機,粉飾成一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誕生的產物,明言它的售價會比最便宜的電視機還便宜,這樣一來,如果後麵華電牌傳呼機的售價高昂,豈不等於不為人民著想、不考慮現實民情,脫離人民群眾嗎?

放在市場化開放的後世這沒什麼,大家都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但這年頭,市場化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是與資本化對等的,一個不好就會引發輿論討伐。

最壞的結果是:被扣上一頂“資本階級的產物”的帽子。

聽完李建昆的解釋後,林新甲既震驚(沒想到一篇乍一看沒直接抨擊他們的新聞裡,竟然有這麼多多彎彎繞繞),同時勃然大怒,罵罵咧咧。

他們擁有更強勢的產品,卻與人為善,老板一直秉承著和郵電方麵良性競爭的想法,誰承想換來這樣的結果。

太氣人了!

這篇新聞打亂了他們早餐後前往虹口體育場的行程安排,既然對方先亮獠牙,他們也不會坐以待斃。

——

鐵娘子衛生用品廠。

老話說紙包不住火,最近在魔都的媒體上“傳呼機”成為一個新型熱點詞,更何況鐵娘子廠這邊始終也沒有包,終於有家消息靈通的媒體記者摸上門。

“是哪家媒體的?”

“廣播電台吧好像。”

“行行,你快去請。”

聽聞有記者登門采訪,廠長張心梅心頭有股難以抑製的興奮,她們這家小破廠多少年沒迎來過記者?當然,這不是最主要原因。

借著全運會的東風,打響華電牌傳呼機的品牌,為後續的銷售工作打下基礎,不正是李先生的計劃和期許嗎?

張心梅特意整理了一下著裝,又把辦公桌收拾整潔,深吸一口氣後,調整好精神狀態,做好了接受采訪的準備。

不多時,記者被引導進廠長辦公室,張心梅起身接待,客套寒暄少許後,直入正題。

記者:“張廠長,據說華電牌傳呼機背後的製造商是一家來自港城的企業?”

張心梅:“是的,他們是一家愛國港企,在特區也創辦有合資工廠。”

記者:“恕我冒昧地問一下,這樣一家企業怎麼會找到你們合作?據我所知伱們廠並沒有任何通訊領域的基礎。”

張心梅遲疑了一下,有些話她不知道適不適合當著媒體講,考慮到或將引發矛盾,最終還是選擇沉默,隻是笑笑說:

“我想這可能就是緣分吧,華電公司技術和資金實力都很雄厚,對於他們而言,和本地的哪家單位合作差彆並不大。”

記者:“張廠長能介紹一下華電牌傳呼機嗎?”

張心梅:“當然可以。這款傳呼機的功能非常強大,利用了無線電通訊領域目前最前沿的技術,它不僅能實現實時傳呼,並且帶漢字顯示功能……”

記者(震驚):“太誇張了吧,如果不是這款設備目前正在服務於全運會,我甚至會以為在聽一個科幻故事。那麼張廠長,如此高科技的產品,售價一定不菲吧?”

張心梅:“有些貴是必然的,像您說的科技含量如此之高,造價本身就不便宜,不過具體售價目前還沒確定。”

記者:“大概呢?至少讓市民朋友心裡先有個底吧。”

張心梅(猶豫):“大概……不好說,還是等產品上市後大家具體看吧。”

記者:“超過五百元了嗎?”

張心梅:“您在和我開玩笑嗎?這種高科技產品,難道還比不上一台黑白電視機?”

記者:“聽您這口氣,怕不是售價要超過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