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好機會(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738 字 1個月前

第664章 好機會

沈紅衣和周嵐聊天時,直線距離不超過兩公裡的娘娘廟胡同的李宅裡,剛從中關村科技大樓,視察完三代光刻機研發進度回來的李建昆,也被人找上門。

準備這兩天離京的林新甲,帶來一個好消息:港城那邊,漢顯BB機試製成功,現在隻差最後的外觀開模。

正北房的堂屋裡,李建昆興奮地揮舞了一下拳頭。

“老板,產品研發出來,咱們後續的生產配套是不是也要跟上節奏?”林新甲坐在檀木四方桌下首問。

這件事李建昆早有考量,生產配套弄肯定要弄,但不急於一時,可以慢慢籌備。他托著腮幫子思忖說:

“傳呼機在內地還是個完全新鮮的玩意兒,而且價格不菲,想要徹底打開局麵,在宣傳營銷上得下足狠功夫,這才是當務之急。

“至於生產配套。前期的銷量不會很大,我們先拿到訂單,再通過港城的資源按照訂單生產,這樣不會背負上經營壓力,能把成本控製到最低。”

林新甲認真聆聽,認為很有道理。

試想一下,倘若貿然斥重資弄出傳呼機的生產線——這種高科技產品,也必然要斥重資,結果一天能生產一千部,奈何一個月還賣不到一千部,那是要賠本的。

在銷量沒打開之前,整合港城現有的資源,借其他工廠下蛋,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宣傳營銷方麵,咱們什麼時候開始著手?”

“現在。”

林新甲:“……”

李建昆笑笑說:“我聽聞一些消息,魔都郵電局那邊好像對傳呼機感興趣,這是一個很好的雙向奔赴的契機,比我們主動上門推銷要省力得多。另外,魔都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經濟更好的城市,是一個非常適合傳呼機推廣和發展的市場。”

他頓了頓,目視著林新甲繼續說道:“你先不急著回南方,轉道去一趟魔都,把情況摸清楚,如果屬實,咱們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這麼說隻是不好顯得自己未卜先知,消息百分之百屬實。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在魔都舉辦,期間BB機首次在全國媒體麵前曝光,這是上一世的曆史事件,他又沒有摻和,事實上他這輩子還沒去過魔都,不可能發生改變。

現在報紙上也在報道全運會的新聞,開幕時間是九月十八日,還有將近一個月,未必沒有把“華電牌”BB機,送進全運會的會場的可能。屆時將收獲價值不可估量的免費廣告資源。

老板有令,打工人林新甲自無不允。好比這次來京,看似白跑一趟,其實對他來說無所謂,老板又不是不發薪水。

林新甲起身告辭時,李建昆交代道:“有消息及時通知我。”

倘若不是不放心沈姑娘的傷勢,自家的BB機在這時候問世,碰上全運會召開在即的大好機會,他會親自去一趟魔都——

這年頭娛樂活動匱乏,體育賽事又飽含著拚搏精神,那塊“東亞病夫”的牌匾仍懸於國人心間,一場全國性質的運動會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

林新甲點頭離開,快走到門口時,李建昆又想起什麼,喊住他道:“喂,我上次跟你說的事彆忘了,走之前搞一下。”

“搞”這個字眼落在林新甲耳中,自認臉皮還挺厚的他,也不禁有些臉紅。

正午,東城區。

距離東城所不遠的“食香林”老飯莊。

這裡原先據說是恭親王王府的一座偏殿,後麵改建而成,整體是榫卯結構的木質建築風格,紅漆彩繪,古色古韻。

西裝筆挺梳著油亮大背頭的林新甲,坐在一扇八角形的窗欞附近的餐桌旁。飯廳裡客人不多,寧靜安然。這裡的消費水平比全聚德還要略高。

“請問需要點餐嗎?”

服務員的素質也不錯。當然,也或許是看出來林新甲是位外賓。

“稍等會兒,我在等人。”

服務員退下去不久,飯廳進門處摸進一個姑娘,穿著軍綠色製服褲子,上身是一件白色的確涼汗衫,齊耳的颯爽短發在後腦勺紮出一個短小的“揪瘩”,使得精巧的瓜子臉很好呈現出來,小麥色的皮膚上綴著些許汗珠。

她明顯是第一次來這裡,或許也是第一次來這種高檔場所,顯得頗為拘謹,輕手輕腳走到門口一側的紅漆櫃台前,小意問道:“我找人,一位姓林的港商。”

櫃台後的營業員立馬明白是誰,即使對方沒說他是港商,隻說姓林。

不多會兒,小邱警官被領到林新甲所在的餐桌旁。後者起身迎了一下,表情略有不自在。小邱警官倒是沒多想,後者打電話到她單位,喊她出來吃飯,說有東西要交給她。

林新甲喚來服務員點好菜後,麵對小邱警官詢問的目光,從身旁的空椅子上拎起一隻印有李蓮傑肖像的紙箱遞過去,一邊說道:“那位的一點心意,自家東西不值錢,恭喜張所榮升。”

小邱警官恍然,她知道師父因為心裡過意不去,李建昆被羈押期間,曾自掏腰包給他買過一張草席。

現在人家還一床“好夢牌電熱毯”。

這東西可價值一百六十八元!

她摸摸紙箱後,驚奇地問:“你們廠生產的?”

林新甲含笑點頭。

小邱警官莞爾一笑,說了聲“真厲害”,遲疑一下後,還是代師父先收了。

“真要說起來,還得感謝那位,如果不是嶽大勇被調走……我懷疑他還和上麵的誰說過我師父好話,不然應該輪不到我師父。”

林新甲搖搖頭道:“這我真不知道。”

談及此事,小邱警官心頭就有種悸動,那人太恐怖了,能量大到匪夷所思。

從他離開所裡後,僅僅三天,京城青年報社的總編汪團結被“發配”,嶽大勇被下放到社區當片兒警,“楊晶晶故意傷害他人”的事被立案,不僅丟掉工作,還麵臨四十五天拘留。

更嚇人的是,楊家一家都攤上大麻煩。

上麵下來一支專案組,從楊老爺子開始查,到他的每一個兒女,調查他們的生活作風問題,包括獲得現有職務是否合理規範。

有幾個人經得起這樣查?

具體查到了什麼程度,小邱警官不清楚,但她聽聞,單是從楊家皇城根下的那座四合院中,就找出一台彩電、三台黑白電視機、兩台電冰箱、一台洗衣機,還有古董文玩若乾。

這已經超出一個正常家庭能負擔得起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