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純真年代(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5703 字 1個月前

第590章 純真年代

1983年春節聯歡會的第一個正式節目,是李穀一演唱的《拜年歌》,晚會在歡快的樂曲中拉開序幕。

這年頭小品的表演形式尚未流行,加之是由首都觀眾點節目,偏地方喜好,使得相聲節目一家獨大,幾乎占到所有節目的五分之三。

不過登台表演的相聲演員們,那是真專業。

他們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靈活精巧的四肢動作,天衣無縫的配合,在一逗一捧,一拋一接間,給觀眾帶來了一場歡樂盛宴。所有的梗都從民間生活出發,說著平常的稀鬆小事,卻也彆樣有趣。

“好!”

“太逗了!”

“哈哈哈!”

清溪甸大隊部外的空場子上,歡笑聲此起彼伏,喝彩聲不斷,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即使表演者們根本無法接收到。

年輕的斯琴高娃是真漂亮,此時她正因飾演《駝駱祥子》中的虎妞一角,一舉成名,穿一襲民族特色服飾登台,美豔不可方物,不僅演唱了一首《草原民歌》,還獻上了堪稱專業的民族舞。

業務能力相當強大。

主持人之一的王景愚,在觀眾的在線熱情點撥下,解開心結,拿出早年的啞劇經典《吃雞》。這部作品在60年代時因某些原因,遭到抨擊,塵封二十年後重回舞台。

沒有任何配樂,也無道具。

這位老藝術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受他的表演感染,李建昆竟發現大隊不少小蘿卜頭饞得流口水,比如小平安——

他瞪著烏溜溜的眼珠子,很想看清電視裡的爺爺在吃什麼,無疑是白費力氣,但見他篤定的表情,顯然十分確信爺爺手中有某種他所不能理解的絕世美味。

老藝術家的表演功力,可見一斑。

李建昆透過這個節目,卻是看到小品的本質:對某些社會現象進行諷刺。

其作品的立意和深度,不知甩後世那些四處湊梗的小品作品幾條大馬路。

鄭緒嵐的一首《牧羊曲》,將晚會氣氛又推向另一個高潮。這首歌曲因電影《少林寺》的爆火,廣為流傳。鄭緒嵐清新婉轉的聲線,也永久刻在了國人腦海裡。

她一連演唱三首歌曲,擱後世再頂流的歌星,恐怕也沒有這待遇。

不過,在這場晚會上,她還算不上歌星中的一姐。甚至可以說與另一人相差甚遠。

作為主持人,也是表演嘉賓的薑昆,手裡攥著一遝紙,這些都是從後台剛送上來的,李穀一演唱完一首歌,正準備下台,他趕忙給拉住。遞給她一個眼神,你自行體會——

一時半會下不去嘍。

名單上全是她。

就這樣,李穀一唱完一首,下一首還是她,下下一首還是她……全場“麥霸”非她莫屬,一口氣連唱六首。

還沒完。

此時節目發生一些狀況,實際上前麵也有過,隻是這年頭的老百姓根本不在乎,他們很容易滿足,對這台晚會沒有任何不滿,甚至覺得直播形式,出現故障才理所當然,顯得格外真實。

等!

即使是突發狀況,也能當成樂子看。

清溪甸的鄉親們並不明白怎麼回事,全場隻有李建昆清楚:

有觀眾在線點了禁歌。

不是一個兩個觀眾,而是海量!

事實上有個切確的數據,因為這件事動靜鬨得很大,春節過後許多紙媒仍在評論——點播率超過百分之六十。

無數人不惜電話費,一通通電話打進來,強烈要求李穀一現場演唱這首歌。

它就是電影《三峽傳說》中的插曲:《鄉戀》。

這首歌的歌詞不能說露骨,隻是很直接地表達了一些情感。又因李穀一采用的是“氣聲唱法”。清新溫情的旋律,在她柔美的演唱下,猶如一縷春風拂過心尖。

但這樣的柔情纏綿,與此時流行的“高、快、響、硬”曲風完全不符,所以在早前被一些老學究批評為“靡靡之音”。

壓力全給到節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