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巨變(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5793 字 1個月前

第585章 巨變

當經曆兩天兩夜車程,踏上永遠在心頭占據重要地位的故土時,李家兄妹在視覺層麵,首先受到一波衝擊。

蔚藍的天空下,大隊磚瓦廠的紅磚煙囪高高聳立,噴薄著白霧。這是與去年一樣的景象。

視線隨著入大隊的山野地勢增高,而變得逐漸開闊。

在煙囪底下,清溪甸內各處不同角落,仿佛猛然出現的七八棟紅磚房,顯得格外紮眼。

要知道一年前,清溪甸的磚房隻有兩棟,分彆是李建昆家和李大壯家。

短短一年時間,一個村集體中,多出這麼多可以統稱為樓房的事物,彆說放在這年頭,饒是再過十年,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李建昆甚至留意到,清溪甸北邊以往的荒山腳下,冒出一排廠房。

李雲裳也發現一些變化之處:

大隊東頭臨近渠道的位置,挖出幾口大水塘。

十二擔(稻田名)旁邊那塊荒蕪的三角地,被竹籬笆環繞起來。

以前滿是雜木的壇山上,呈現出一塊塊梯地,不再雜亂無序,規整地栽種著一些樹木。

距離他們不遠的小溪裡,傳來成群的鴨子的呱呱叫聲。

她終究比李建昆這個“前世歸客”,更了解清溪甸,發現太多太多不同。而這些變化全在一年之中發生,引得她驚喜雀躍。

“建昆,你的發展基金湊效了!”

隻有這一種解釋。

李建昆同樣內心歡喜,被姐姐湊過來誇讚,也難免生出一股自豪感。一種奇妙的感覺,比在外麵賺到五百萬還開心。

“哎呀!這不是建昆和雲裳嗎?”

被發現了。

隨後的場麵自不用提,這年頭無論誰去一趟首都,都是能震驚十裡八鄉的大事,何況是常年生活在首都的這對姐弟回來?

清溪甸興奮躁動起來。

今年與往年還不同——以往每年過年回家,總是李建昆給鄉親們散煙發糖,給些首都帶回的俏皮吃食,鄉親們即使想回饋,也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今年聽說他回來,大隊裡忽地有些雞飛狗跳的動靜。

李建昆和李雲裳被一撥鄉親們簇擁著,剛回到家,不等和家人寒暄完,已經有人拎著禮物上門。

“建昆呐,喏,這玩意拿給你吃。”

來人揚起兩隻手,左右各有一隻毛皮雪白、眼睛紅紅的肥胖兔子,提溜著它們的長耳朵。李雲裳被這麼可愛的兔子戳中心尖,差點沒來上一句後世某偶像劇裡的經典台詞。

李雲夢不改淘氣性子,樂嗬嗬跑上前,想要抱過一隻,哪知大白兔猛一蹬腿,被踹得不輕,要換一般小姑娘,該灑貓尿了。她不同,一巴掌呼在大白兔腦門上,瞅著兔子紅眼一翻,估計是有點懵,然後又輕柔摸摸,“乖啦哈。”

大白兔再落到她手中後,變得比哈巴狗還乖,放腳邊都不帶跑的,瑟瑟發抖。

李建昆笑著搭話,“德林叔,哪來的兔子啊?這是肉兔?”

“嗯,肉兔,自個養的。地裡拔根大蘿卜一燴,放鍋裡咕嚕倆小時,也是香的很,不比野兔子差,重點是肉多。”

李建昆也不矯情,讓老母親收下。農村人實誠,送你東西那就是誠心誠意的送,伱的社會地位如果比他高出很多,拒絕不收,他會想不開,認為你嫌棄。

收下兔子,遞過去一包小熊貓,德林叔笑歪嘴,直呼又占了便宜。這種香煙他們這旮旯,哪裡買得到?

“噶——噶——”

山崗下走來一個衣著寒酸的漢子,懷裡抱著一隻大白鵝,咧著一口大黃牙。

胡秀英在小兒子耳畔,小聲嘀咕一句,示意他不要收,王繼明家算是清溪甸最窮的人家之一,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恓惶。今年靠著發展基金,養起十隻鵝,日子才將將好過一點,自己家彆說吃鵝,平時連隻鵝蛋都舍不得吃。

“媽,放心吧,不會讓他吃虧。”

收了彆人家的兔子,不收他的鵝,更說不過去。這種窮透了骨子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強,也很自卑。

有兒子這句話,胡秀英也就不再說什麼。聰明如兒子,總有辦法補給他們家。

“繼明叔,這大鵝養得不錯呀。”李建昆主動搭話,上前遞過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