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545 字 1個月前

第570章

汙——

羅湖樞紐。

一列從首都發來的綠皮火車,剛剛進站。

黑色皇冠停在黃土場子上,林新甲候在車門旁。李建昆來到出站口接人。

隨著拎網兜、扛著尿素袋和編織袋的人流,不斷從身旁湧過,一行四個輕裝簡行的男人,出現在眼簾。

李建昆踱步上前,“張院長。”打過招呼後,視線落向旁邊,“這位是?”

陳亞軍介紹道:“院長的侄子,張大順的堂哥。”

“噢,你好。”

張院長帶著抹唏噓說:“看來確實錯怪了你們,正如你所言,伱們也是受害者。”

李建昆笑笑道:“好在罪魁禍首已經抓住。”

談及這個,張院長麵色一沉,“現在是法治社會,即便他是天王老子,犯罪也得伏法!我兒子躺在醫院人不人鬼不鬼,這事還想洗乾淨,真是好大的官威!”

院長大人很憤怒。

李建昆澄清一點道:“其實他父親沒有出麵,隻是兩年多未見,過來看一眼,早走了。”

“噢?是嗎。”張院長臉色稍霽。

“主要是他母親不聽勸,在這邊各種活動。”

“哼!血淋淋的賬,憑她活動能消除,那還要王法做什麼?”

“您老所言極是。”

六人擠坐上皇冠,李建昆本有意請張院長在廠裡下榻,也給他講明特區目前條件不算好,不過人家了解的並不淺。

“勞煩你們送一趟,去海油基地。”

由此可見,院長大人是有備而來,直奔組織。

所謂海油基地,是個簡稱。全名叫作“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主要負責海上石油開采的後勤保障工作。

這地方不對外開放,一般情況下,李建昆根本進不來。

皇冠車駛進基地區域,李建昆看見一整排大炮……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位商界大佬,目前正龍潛於淵在此地。

按照張院長的示意,汽車行駛到技術研究所樓底停下,與此同時,大門內迎出來一撥人。李建昆搭眼瞅去,視線落在最後麵,定格住。

說巧,也不巧。

後來的許多人不知道,任總是正兒八經的技術大拿出身,早在70年代中旬,已經乾到技術所的副所長,出席過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彼時全國隻有幾千人與會。

任總目前臨近四十歲,還算風華正茂,瞅著有點小帥。他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了。

李建昆直勾勾盯著他時,任總頗有幾分詫異,心說這小哥我也不認識啊。

可惜李建昆隻是來送人的,這地界又比較嚴格,不然高低要嘮幾句。

遙遙一見,後會有期吧!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張院長和劉薇火星撞地球,徹底互撕上,外部可能感受還不明顯,在特區內部,鬨出不小的動靜。

李建昆有強哥這個“臥底”在,對事態發展也算了如指掌。

張院長強在占著理。

劉薇厲害在……不要臉。

雙方各種搖人,戰況激烈。

到這一步,李建昆也懶得管,再說很難插上手。劉薇左右是沒空過來惡心他,他樂得清閒,忙活起恢複銷量的事。

林新甲已帶著執法部門出具的調查結果,前往首都。廣告可不能浪費,再耽擱,等開春後複播的話,效果不會那麼好。

各地經銷商接到銷售部的致電通知,得知有大批貨源後,紛遝而至,華電工廠再一次門檻踏破。

無心插柳,竟造成了一撥饑餓營銷的效果。

近段時間廠裡的每日出貨量,更勝以往,直逼兩萬大關。屯了大半月的貨,這時無疑派上用場。

解放車和拖拉機一車車往出拉;有點鈔機在,財務小純純倒不至於數錢數到手抽筋,是捆錢捆到小手發裂。

日進鬥金都有點不足以形容,華電工廠現在的造富速度。

羨煞特區的工廠主們。

在忙忙碌碌之中,1983年悄然而至。

這一年也是格外有曆史意義的一年,在農村聯產責任承包製的推動下,我國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億人的吃飯問題。

改革的主戰場,從農村轉移到城市。

而此時的城鎮企業,正亟待改革,猶如死水一灘。在國營企業裡流行著這麼一句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