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大隊現洋樓(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071 字 1個月前

石頭磯鎮。

王家門外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老王是真請來一支鄉村非主流樂團,什麼大鼓、銅鑼、鎖啦、二胡……也不管合不合,湊一塊,整首歡快曲子,燥起來完事。

就圖一樂。

去年還是一層紅磚平房的王家,又在屋頂加蓋一層,並且通體抹上水泥,變成全鎮最氣派的“洋樓”。

樓頂高高豎起一根,象征著十裡八鄉財富巔峰的魚骨天線。

屋內家具煥然一新,小王驀地發現自己的狗窩沒有了,問過才知道,給他的房間搬到新加蓋的二樓。

二樓不僅有房間,還設計出一個城裡家庭才有客廳。電視機、錄音機,嶄新的紅漆木藝沙發和茶幾組,櫃子上甚至擺著一對泥轟來的音箱。

完全是按照結婚娶親的節奏打造。

地主家的傻兒子現在是真的啥也不缺,勤等著扯證生娃。

王家今天可熱鬨,七大姑八大姨來齊,一塊幫忙拾掇夥食;門外,小鎮居民絡繹不絕湧來,都想看看王家從首都領回的金貴兒媳。

大夥臉上充斥著稀奇、豔羨,還有驕傲。

小王大概率也沒想到,拿下魯娜,直接把他弄成全鎮英雄。

鎮上過去那些外嫁而來的姑娘,娘家最遠的也不出本市,且都是一樣的大山旮旯,門當戶對的那種。

“首都”這兩個字,是具有一種神聖意義的!

王家此舉,比相到省城的姑娘,還要排麵百倍!

況且大家一看……謔謔!

這姑娘長得如花似玉,落落大方,硬是要得!

打今兒起,小王無疑要變成全鎮後生仔的榜樣。不過該說不說,放在這個年代,大概率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皇城根子下的魯家,那也不傻,能相中小王,一來是看他在海澱六尺巷有一整座大宅;二來發現他似乎有取之不儘的財富;三來,明言過,小王往後得在首都安家落戶,開枝散葉。

最後這一點,正是小王這次回家,要跟父母協商的大事。

他個人倒傾向於留在首都發展古董事業,但作為獨生子,老家的父母肯定不能撂著不管。

而老王的事業又全在這邊。

如何兩全其美,是一件挺傷腦殼的事。

“你倆彆走啊,留在這吃飯!”

“王叔,蘭姨,後麵有機會,今天算了,沒看我姐都歸心似箭麼。”

一再拒絕王家挽留,李建昆帶著二姐搶腳離開。

“清溪甸老李家的倆娃?”

“還能有誰?”

“他們家是真發達了!”

“都沾大學生小兒子的光,老王家這小子也是。”

“要不說這親朋好友裡頭,至少要有一個出息人呢,都能帶帶。”

“我看清溪甸那是塊寶地,老李家祖墳埋得好啊,現在發起來的可不止他們一家……”

湊熱鬨的小鎮居民們,瞅著遠去的李家姐弟,七嘴八舌議論著。

從小鎮入清溪甸的山野土路上,姐弟倆忘了從王家推輛自行車,行李委實太多,走三步歇兩步,慢悠悠向大隊內挪騰。

好在並不趕時間。

一整年沒回,正好四下打量一番,看看家鄉變化。

要說咱們中國人對故土,確實有份難以割舍的情懷,無論走萬裡,行多遠,在心底某處,總有老家一席之地。

時間長了,難免念想。

“誒?建昆,那是誰家房子?”

在一片地勢稍高處,李雲裳忽地發現新奇,抬起蔥白般的小手指去。

李建昆循著她手指的方向,眺望過去,同樣怔了怔。

隻見在清溪甸大隊南邊,一片破破爛爛的低矮老房中,如鶴立雞群樣,矗立著一棟兩層水泥房,圓拱的廊簷,帶雁紋的圍欄磚,比起王家那棟隻好不差。

擱這年頭的鄉下,妥妥的洋樓。

李建昆檢索著周邊房舍,對號入座後,判斷出那片宅基地的歸屬,麵露詫異。

李大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