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回鄉前夕(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347 字 1個月前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李建昆他們回老家的歸期已經定下。

趁著餘下這幾天,有些必要之事還得辦下。

白雪皚皚,大地銀裝素裹。

上午,李建昆徒步到海澱小鎮的郵電局,往南方和港城掛去幾通電話。

經濟倒春寒對南方的影響倒是不大,那邊一切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中英街愈發繁華,阿昌今年不僅售賣農副產品,鋪子裡還引進一些日用品,像純棉毛巾、硫磺皂和瓷碗等,這些在港城也挺受歡迎。

花茶大隊的翻版磁帶廠,可以說關起門來低調發展,去年給大隊添置一輛手扶拖拉機,給每位社員派發十元新年紅包,今年照例有安排。全大隊沒人希望它垮掉。

高第街仍是全國最出名最紅火的商品集散地,每日客流如織,走長途販運的大買賣不太好做,背包客卻是不減反增。兩間鋪子一年到頭都很忙碌。

慧陽TTK家電那邊,現在可謂資金充裕,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下一款產品——座機電話。以應對不斷冒出的其他空白磁帶廠帶來的競爭壓力。

在與港城那邊聯係時,艾菲告訴李建昆兩件事:

其一,公司樓上的昆竹投資公司的黃大小姐,很生氣!說他竟敢一整年不露麵,再次揚言要吞掉他在昆竹公司的所有錢。

其二,傑克來訊,馬上要過來進下一批貨。

李建昆交代道:“讓他還是把錢存進我瑞銀戶頭吧,帶回執單過來。”

不僅是傑克,龍刀廠還有兩個經銷商,李建昆都是讓他們這麼乾的。

沒轍啊,大筆外彙假如帶到內地,眼下這階段,再想拿出去相當難搞。放在港城無疑方便不少,無論是想拿進來,還是投資,隨時都行。

離開海澱小鎮後,李建昆又徒步來到龍牌刀具廠,從林敬民手裡取走一堆賬本賬冊。

對對賬,盤下一年收獲,這是他每年年終的頭等事情。

同時囑咐老林,年底如果有外商過來,去找沈紅衣做翻譯。自家媳婦,倒不必客氣。

六尺巷的王宅裡,今兒沒人替李建昆數錢,偌大的宅子裡隻有他一人。

他有這邊的鑰匙。

山河去了二環裡的魯家,想把人家閨女大過年的給“拐走”,不得好好補償一番,請個假?

該說不說,密室中的錢,乍一看,還真不少。不過想起腦子裡的芯片事業,李建昆又覺得自個窮得要死。

他一人手點廢掉,今兒都甭想點完,索性拿根裁縫用的木尺子,一摞摞擺好,量量了事,大差不會差。

1981年總體來說,暫安小院的三間鋪子沒賺到什麼錢。

李建昆提高了店長的分紅比率,到他手上的,三家鋪子加一起,將將過十萬塊。

茶花大隊的翻版磁帶廠,和高第街的至尊音樂,算是一個單位。持續輸出,每月能有十萬左右進賬,全年攏共淨收入一百三十七萬,零頭不計。

中英街的鋪子小打小鬨,不過倒也收上來近五十萬港幣,全按當時市場彙率,兌給TTK家電,這部分錢李建昆倒是拿回來,總計約十三萬。

最來菜的,還要數龍牌刀具廠。

如今李建昆的瑞銀戶頭上,靜靜躺著約一百萬美金,年底三個經銷商大概率都會囤批貨,至少又有幾十萬美金入賬。當然,這些先不論,眼下已是1982年。

所以1981年,他的收益即為:

人民幣一百六十萬。

美金一百萬。

實際上是不止的,投出去的那些,他沒算。譬如準備創建華夏矽穀公司的那一筆。

他計算的,隻是現在落進他荷包裡的。

算上他之前的存款,除去開支。如今這間書房密室裡,一共有約三百萬軟妹幣的現金。

另外他瑞銀戶頭上,還躺著港幣和美刀,各一百萬。

這就是他手上的全部現金流。

-----------------

娘娘廟胡同,李宅。

“咯吱!咯吱!”

道路積雪,李建昆深一腳淺一腳回到四合院時,天色黑透。

剛進院門,便聽見北廂房裡傳出歡聲笑語。

循著聲音摸過去,二姐的閨房裡可熱鬨,三魔頭……呸!時尚三巨頭齊聚,外加一個小王。

布藝沙發上,木茶幾上,水泥地上,撂著不少嶄新商品,顯然是二姐和許桃今兒去二環裡的戰果。

“姐,我就問一下,這件新娘紅的襖子,你買給誰的?”

李建昆跨過門檻,手指著布藝沙發一角問。

“咱媽!”李雲裳笑嘻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