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布局(上)(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4621 字 1個月前

娘娘廟胡同,李宅。

四合院北廂堂屋裡。

李建昆和陳春仙剛從中關村街道辦回來,送去一百二十萬現金——按照早前協議,尿不濕也屬於本次合作中研發的產品,所得利益四成,應該捐贈給街道。

陳春仙意氣風發,滿麵春風道:“這下好了,等路修起來,樓蓋好,有意創業的科技人員肯定不請自來。重點是,政策活泛了!”

他說到最後一句,忍不住笑出聲。

鼓勵技術擴散,落地創造經濟效益;允許真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先富起來。這兩項利好政策,被他視為我國科技產業振興的兩響春雷!

剛剛在街道辦,與街道主任江奇軍等人長聊蠻久,他們準備從現在開始籌備,把中關村大街修建成雙向八車道的柏油路,同時在道路二麵蓋起若乾樓房,為孵化科技產業打好基石。

另外,街道辦還特批了一塊沿街的好地塊,給他二人大展拳腳。

兩人現在來四合院,湊在一塊,也是為商討接下來的發展。

等離子體服務部太小,不符合陳春仙的展望,亦無法滿足李建昆的野心。

這本身就是二人商議過的事,隻是現在誰也不提這茬,毫無疑問,在過去的這次合作中,他們已經建立起互信關係,甚至是友誼。

李建昆生起火盤,扯來兩張馬紮,邀請陳春仙坐下。小龍媽知道他們要談事,拎來暖水瓶、杯子和茶葉,遂帶上屋門離開,隻留一條縫隙。

陳春仙揮斥方遒道:“咱們現在不是有錢嗎?我的意思是,拿這些錢,咱倆正式成立一家民營企業,蓋棟大樓,就叫……中關村科技大樓,廣納英才,專門從事科技研發和商業孵化。”

這話李建昆總體上沒意見,卻也聽出些弦外之音。

“老陳啊,貪多不爛,記得我早前跟你說的話嗎?按我的想法,還是專精一道好,咱們搞研發搞孵化,但得沿著一個領域搞,比如電子科技領域,這樣才能做精做深做強。”

陳春仙瞅瞅他問:“你咋對電子科技執念這麼深?”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後世咱們被國外卡脖子,卡得多難受。這是其一。

其二,咱們錯失三次工業革命,雖說現在覺醒,在大踏步追趕,但是這條路艱辛無比。誠然,咱們後來的確成為製造業大國,可實事求是地講,真正頂級的製造業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進口機床還是那麼香。

而且未來,真正賺錢的行道,也不是製造業。而是金融和科技。

第四次世界級的發展機遇,叫作互聯網革命。

互聯網的發展,又以電子科技為根基。

這是一次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前世咱們把握到一些,但還不夠。如今有機會,李建昆自然不會錯過提前布局。

“這麼跟你說吧,以我的預判,未來科技領域裡,電子科技是最好獲利的門類。這世界上的所有財富均來自人口紅利,電子科技這個領域中,能誕生出數之不儘的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產品。”

李建昆頓了頓,道:“即使是現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洗衣機……哪一樣不是饞得人們流口水的東西?哪怕是摩托車、汽車乃至原子彈中,也離不開電子科技。”

1956年,我國啟動研發半導體技術的計劃,根源正是為“兩彈一星”工程服務。

在研發“兩彈一星”的過程中,需要龐大算力,如果再依靠人工,難免出錯。而想讓計算機不用到冒煙,在硬件上必須有所保障。

巴統又一直對我們施行先進技術禁運,采購不到怎麼辦?

自個捯飭!

如此,1962年,我國成功製造出了第一代矽平麵單晶管。1965年,研發出第一款光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