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暴露了吸金能力(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261 字 1個月前

4月30日。

晌午時分。

龍牌刀具廠,廠門外麵。

郭主任和周慧芳站在一塊,望著馬路上三五成群的外商,與“攤主”們打成一片的情景,樂得合不攏嘴。

這些攤主自然不是真正的商販,全是區裡臨時調撥來的,各農業單位的職員。

多半還是領導。

“周姐,您還彆說,小李顧問確實有兩把刷子啊!”

郭主任相當滿意,自從攤位擺開,區裡已經拿下好幾筆農貿訂單。前前後後都離不開小李顧問的幫助。

之前因為溝通問題,小李顧問又幫忙,從北大喊來一幫英文頂呱呱的姑娘。

每人每天十塊錢而已,相比起動輒數十萬的出口訂單,也叫個事?

周慧芳笑而不語。

研究生畢業,放棄指不定能進部委的工作分配,這是普通人能乾出的事?

當然了,這些事並不好對外講。

實際上早前得知這個情況,她心頭都頗有想法,某次與小李長談,這孩子不喜體製內的工作,說自由自在一樣能替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當時將信將疑。

如今是真信。

兩件事實擺在眼前。

一個小精靈般的姑娘,呼哧呼哧跑過來,幾天接觸下來,周慧芳知道她的名字,和藹問道:“怎麼了紅衣?”

“兩位主任,我帶的那批韓國客商,想訂購京西稻。”

謔謔!

又來一單,郭主任笑歪嘴,忙拎著公文包上前,勤等著呢。

周慧芳打趣道:“咱往後怕是隻能吃外來米。”

心頭卻很樂嗬,對於他們這些本地老百姓而言,有米吃,能填飽肚子,誰去嫌個滋味?

沒那麼金貴。

好東西能夠出口掙外彙,給工廠添置先進的生產設備,促進國家經濟發展,那才叫物儘其用。

這是發展大計,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她相信,往後的孩子們會念叨他們的。

廠區內,行政樓。

會議室裡,李建昆和老林正在洽談一撥美商。

說來也巧,顛過來的外商不老少,比他們預料的還多,但美商居然僅此一批。

因此這幫人有點傲。

“李顧問,林經理,我不知道你們還在猶豫什麼?”

“二位要知道,我們米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與我們合作,你們才能獲取最大利益。”

這話你們的鬼子小弟讚同不?

李建昆心頭一笑,80年代泥轟人可叫囂著要買下整個米國呢。

有點能耐就開始反主子的本性,始終改不掉。

不過該說不說,米國人比咱們狠,一紙《廣場協議》促使泥轟爆發經濟危機,直接失去三十年。

李建昆一邊與他們搭話,一邊瞥向手腕上的飛鴿。

他有兩塊表,在港城買過一塊勞力士,黃茵竹幫他選的。不過那玩意在內地,真不好戴出來,萬一遇到個識貨的,給人家嚇出個好歹。

“李顧問,我發現你每隔一短時間看下表,莫非在等誰?”

好眼力。

李建昆確實在等個人,他答應過對方,在月底之前,不會定下米國經銷商。

他得信守承諾。

-----------------

下午三點多。

西三環上,一輛銀色拉達出租車,一路飛馳,所幸這年頭路上沒什麼車。

這速度擱後世,保管扣六分,罰三百。

“快,快,快!”

然而副駕駛座上的白人小夥,仍然不斷重複這個字,表情焦急,滿頭大汗。

司機師傅也是真不敢得罪,苦笑道:“貴賓呐,再快車要散架了!”

“快,快,快!”他說什麼,白人小夥聽不懂,也沒心思聽。

司機師傅:“……”

趕著投胎啊這是!

轟!

油門轟轟響。

一頓操作猛如虎,臨近下午四點,拉達小轎車總算進入海澱,過成府路,駛入五道口。

這時,司機降下車速。

白人小夥瞥一眼手腕上的西鐵城,大急,呱呱直叫。

司機師傅生怕他打自己,一邊做手勢,一邊解釋道:“紙條,紙條拿給我,我去找人問問,早說過那地方我不知道啊。”

白人小夥忙掏出紙條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