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王的日子(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798 字 1個月前

這個年,高低鬨得有點不愉快。

正月初四,剛過完三天年,李貴飛立馬顛回葫蘆塘。

眼不見為淨。

李建昆一個腦袋兩個大,拿這個爹有點沒轍。

初六,他來到縣裡,給哥嫂拜年,順道參加了“全縣優秀青年乾部表彰大會”,十人登台領獎,其他人多少有點背景,唯獨他哥是靠養豬獲得表彰。

且授獎時間最長。

首先他哥發言,作工作報告。隨後領導進行衍生,大力動員單各位學習味精廠的三產改革,聽著是激情澎湃,熱血上頭。

實則背後是辛酸和無奈。

越來越多的單位養不起那麼多職工,鼓勵工人下海搞副業,成了一場不得不進行的自救運動。

至少他們這樣認為。

李建昆這一陣沒怎麼看報紙,在港城待一個月,完事馬不停蹄回到家裡,通過這場表彰會,隱約嗅到一絲不安的氣息——

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倒春寒怕是要來了。

當天下午,李建勳帶著弟弟,來到味精廠的老廠區,參觀養豬場。

四下轉悠一圈,看到構造精巧的豬舍內乾淨整潔,二師兄們膘肥體壯,小豬崽生龍活虎,李建昆也收獲到些許成就感。

彆小瞧養豬,在這個全民饞肉吃的年代,完全可以做大做強。

大有可為!

“建昆,我打算開年去一趟鵬城。”

“噢?”

“他們不都找我取經麼,算是有求於我。我打算利用這個優勢,把周邊準備搞養豬場的單位,聯合起來,一起找正大那邊采購飼料,看能不能把價格壓一壓。”

瞧,彪子雖彪,但並不缺腦殼。

“好主意啊。大批量采購,壓壓價很正常,能乾成。”

李建昆頓了頓,道:“最好帶幾個老婦女去,你哪是砍價的人?”

李建勳笑著應下。

晚上,李建昆沒回家,在大哥家住一宿,隔日睡醒,吃罷嫂子做的食餅筒,顛著小王家的大鳳凰,直奔葫蘆塘。

這地方,這輩子他還沒來過。

山路十八彎,彎彎繞繞到海邊,有個據說幾百年曆史的古老漁鎮,入鎮沿著黃土大道一直向前,當鼻尖縈繞著散不去的魚腥,耳畔海浪聲清晰可聞時,出現一個小港口。

港口附近一字排開,停泊著數十艘漁船。

全是那種木製小船。

竹子燒彎,覆上茅草和尼龍,即為船篷。

難以想象,這種船怎麼進行遠洋航行。

有多少漁夫在這場財富之旅中,丟掉性命?

李建昆的目光,落在港岸那些“攤位”上,異常簡陋,地上鋪塊油布,商品或堆或擺在其上。

跟老媽說的差不離,多為服裝、五金和小電器。

儼然形成市場。

攤位雖然寒酸,但搶購的人可真不少,多半胳肢窩裡夾著麻布袋,或者背著竹簍子。

跟羊城高第街那裡的場景,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商品和交易行為,皆不合法,甚至沒有模棱兩可的空間。

“同誌,問下,襪子大王李貴飛的作坊在那邊?”

李建昆攔下一個路人打聽。

“李貴妃?你沒搞錯吧,是叫這名?我隻知道襪子大王飛哥,喏。”

大哥聽著是本地方言,還挺熱絡,指老半天路。

港口上操著其他方言的也不少。

江浙這地方,神奇的很,一個城市兩個區的土話,都可能互相完全聽不懂。

李建昆推著大鳳凰,沿著確實有些曆史、斑駁的石板路,進入小鎮裡麵。

尋尋覓覓,在一棟沒有任何招牌的民房前,停下來。

一層紅磚房,外麵有個小院。

此刻裡麵水泄不通,擠滿人頭。

李建昆鎖好自行車,見縫插針擠進去,招來許多白眼,大夥表情不快。但見他是個人高馬大的後生,穿著又十分體麵,不好發作。

這些都是來上貨的人。

紅磚房門前,屋簷下,擺著一張老舊五屜桌,後麵坐著一個跟李貴飛年紀相仿的小老頭,捧著一本單據,拿一隻英雄牌鋼筆。

麵對上貨的人覥著臉往上湊,愛答不理。

“進多少?十雙,你有毛病啊,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