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今非昔比李貴飛(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495 字 1個月前

寬敞的廚房裡,左邊是用水泥抹得光滑發亮的灶台,右邊是飯廳,擺著一張足夠坐下十人的圓木桌。

胡玉英正在灶台前忙活,殺了兩條大鯽魚,下麵條,生怕倆孩子在路上餓著。

李建昆旋風樣衝進來。

“媽,我爸呢,他在做什麼?”

玉英婆娘眼神閃躲,有點不敢看他。她總落實不了兒子的交代,或者說,搞不定自己男人。

年初離家時,兒子留下不老少錢,囑咐她彆舍不得吃喝,把日子過好。

結果這些錢除去那小老頭不敢動的蓋房款,基本被他要走,美其名曰進行第二次創業。

有時候玉英婆娘真的很為難,既怕男人瞎折騰,賠了錢,遭了罪;又想著閒懶一輩子的他,終於振作起來,有乾勁,難道不支持嗎?

萬幸,這回成了。

念頭至此,胡玉英看向兒子道:“在葫蘆塘做襪子,乾得好著哩。”

“葫蘆塘?”李建昆皺眉。

這地方可不近,屬於他們縣的邊緣,與溫市交界,顛自行車來回得大半天。

“他怎麼跑到葫蘆塘,做什麼襪子?”

葫蘆塘是一個港口,因地勢奇妙,形似葫蘆口而得名。

是個天然避風港。

玉英婆娘神秘叨叨說:“你不曉得,葫蘆塘現在可熱鬨,以前打漁的船,現在一半專搞運輸,從外國拉些好物件回來……”

“那不是走私嘛!”李建昆瞪眼。

玉英婆娘正色道:“你爸他不乾這個。”

自家男人要是乾這活計,她死活是不能答應的。

一條條小漁船,明明隻適合近海打漁,非得跑遠洋,海上天氣多變,那是拿命在搏。

“媽你彆做了,不餓,你給我好好說說。”

李建昆上前薅下鍋鏟。

所幸麵條還沒下,魚讓它在鍋裡多燉會兒,湯汁更濃。玉英婆娘取過木鍋蓋,扣在大鐵鍋上,旋即拉著兒子的手,坐到飯桌旁,打開話匣子。

這事有個來龍去脈。

最早也不知道誰摸索出來生意門路,從外國運回來一堆衣服,好家夥!平時淨穿藍白黑的人們,哪裡見過那麼鮮亮,款式那麼好的衣裳?

引發哄搶。

船主沒老少掙,跑得更勤。

其他漁民看著眼饞,膽大的開始見樣學樣,運回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像什麼服裝、五金和小家電,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稀罕物件。

港口偏僻,上岸後直接交易,漸漸形成一個小市場。

十裡八鄉的人一窩蜂去采購,大夥看著原本窮得身上補丁摞補丁的漁夫們,一個個發得不能動,也眼饞。

慢慢的人們不僅采購,還搞起批發,販去外麵賣,同樣賺得盆滿缽滿。

據說有些人為追求更大利潤,還敢往外省跑。

小市場愈發興旺,船主們不停歇地跑,仍然無法滿足需求。這時,一些聰明人瞅準商機,照著樣子自製難度不高的小商品。

當然,這類人有個共同特征,能搞到本錢。

葫蘆口所在的小鎮上,陸續出現一些製造作坊,非常賺錢,生產的小商品供不應求,人們給作坊主們,冠以各種大王的稱號。

有錢有勢。

想要靠著葫蘆塘的市場發財,必須得跟這些大王搞好關係。

李貴飛聰不聰明暫且不論,反正有錢。聞訊摸過去,選中的小商品是襪子,拿外國帶回的襪子,照模子仿製,大差不差,但價錢低得多。

買賣乾得風生水起。

玉英婆娘瞅一眼門口後,湊到兒子耳畔,一邊做手勢,一邊帶著股驚咋道:“你爸今年掙了這個數。”

手勢是一隻巴掌,五指撒開,左右晃動。

玉英婆娘本以為兒子會高看父親一眼,誰承想,兩道眉毛差點沒蹙成一條線。

“咋了?”

李建昆搭眼看向老媽,不知該如何解釋,問題大了!

大王是這麼好當的?

上輩子是1982年出的事,動靜很大,李建昆記憶猶新。

也就是說,再這麼繼續下去,一年後,李貴飛得吃免費飯。

“他啥時候回?”

“天黑前準能到家吧。”

李建昆又打聽兩嘴,自從乾上這門營生,李貴飛很少著家,約莫十天半月才回來住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