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移民、500刀(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444 字 1個月前

北大正南門旁邊,有座娘娘廟,全名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廟”,供奉的是東嶽大帝之女碧霞元君。

規模尚可,正殿三楹,東西配殿各三楹。

解放前這裡曾是挑花工廠,工人多為海澱的窮苦婦女,普通得緊的一個小廠,竟被姑娘們乾得風生水起,尤其一幅名為“頤和園全景”的刺繡,惟妙惟肖,深受時人喜愛,遠銷東南亞。

老輩人相信這是塊福地,近來年香火恢複,愈發旺盛。

娘娘廟對麵,橫穿馬路,也就是長征食堂那排街上,有個胡同口,便叫作娘娘廟胡同。

娘娘廟走到儘頭,到下窪子,再往前,就是老虎洞,入了海澱小鎮。

如果說軍機處胡同,是從北大小南門進入海澱鎮最方便的路,那娘娘廟胡同,則是從北大正南門入鎮的便捷之徑。

小龍的家,就在娘娘廟胡同內。

胡同不小,人口稠密,大片大片的四合院,多半已成為大雜院,但仍有少部分被家境殷實的人家所持有——

這些家庭基本在房屋私有化那會,已經賣過給公家一些房產。

小龍說的要變賣的四合院,入胡同二十米便到。

現在,三人戳在一堵高牆大院外麵,李建昆前後打量,首先對這個地段是非常滿意的,回燕園穿條馬路就是,兩分鐘能到北大正南門。

往前去往海澱小鎮,到老虎洞慢悠悠晃蕩過去,七八分鐘也能到,那裡商鋪林立,簡單的日常生活需求都能滿足。

“嘖嘖,這位置可以呀。”

小王見天東奔西跑,對附近一帶的熟悉程度,如今未必遜色於李建昆。

小龍咧嘴笑道:“這院子也可以啊,我們胡同數一數二的好院。”

李建昆問:“知道為啥要賣嗎?”

小龍壓低聲音道:“我聽我爸媽說的,他們家有個兒子,大學生,好像是昆哥你們隔壁的。”

“青華。”

“嗯。”

“咋了?”

“年前出國了。他們家這時候賣院,怕是也要跟去,我媽說應該不打算回。”

李建昆微微蹙眉,懂了。

王山河還拉著小龍一陣打聽,半晌後,搞明白狀況,瞪眼道:“臥槽,這能行?建昆,大學生都是公派留學吧?他父母也跟過去,一家人不打算回來?”

李建昆聳了聳肩。

小王怒道:“瑪德,這是啥行為?叛徒啊!建昆,咱們檢舉揭發他們吧!”

“人家還在呢,沒發生的事情,你揭發個什麼?賣房子人家能編出一萬種理由。”

“這不擺明的嗎?等事情發生不就晚了?”

李建昆搖搖頭,“讓他們去。”

你留不下一個內心已經叛變的人。

再說留下又有什麼用?

活著浪費資源,死了浪費土地。

他心頭暗歎,看來第一撥移民潮,要開始了。

改革開放後,國門打開,政策放寬,從78年起,移民海外不再禁止。

這個國家攏共爆發過三次移民潮,當下是一次,後來被人稱作“洋插隊”。

92年,漂亮國通過《中國學生保護法》,使得中國留學生及其親屬,總計約七萬人,湧入漂亮國。

同一時期,以加國為代表的國家,放寬技術移民的入境條件,以彌補國內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當時有人寫過一本,叫《BJ人在紐約》,後被拍成電影,引發不小轟動,許多人這才明白,原來外國的月亮也沒那麼圓,空氣未必是甜的。

最後一次,是千禧年之後的富豪移民。

也稱投資移民。

簡而言之,即一群在這個國家掙了錢,跑去發達國家享福、做貢獻的家夥。更有甚者,人在國外享清福,還在掙著這個國家的錢。

he—tui!

小龍撓撓頭道:“昆哥,王哥,那這房子還看嗎?”

“看哪。”

李建昆踱步走到院門前,喂他們一口翔,讓他們趕緊滾犢子,留下來就是禍害,一坨子精神汙染。

拍過門後,院門打開。

李建昆和小王見到這家的一對中年夫婦。聽說是買房的人,兩口子喜出望外,殷勤邀請二人到正北方的堂屋裡落座,奉上茶水。

小王陰陽怪氣道:“聽說你們是要出國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