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點子送上門(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351 字 1個月前

許多人不知道,四合院並非京城的專利,考古發現,最早或源於陝西。

陝西岐山鳳雛村,曾出土過一座兩進的四合院,始於周代。

四合院經過幾千年發展,裡頭講究大了。

有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四合院的布局,遵循著仁義理智信,忠孝節誠恕,十言。

且建造上,格外擬人化。

北房為正房,一般有三間,在奇門遁甲中,代表著開、休和生門的位置。

它是整座院落的靈魂,代表著一個人的頭。

門即為嘴,兩邊窗戶為眼睛。

正房兩側,又各有一間或兩間,矮一點的房子,叫耳房,像人的耳朵。

瞧,五官這就出來了!

東西廂房,代表兩臂。

南麵是大門。

越是富足人家,門樓越是氣派規製,大門開合間,特像在拱手作揖,表達著友善、禮儀,笑迎天下客。

四合院在京城比比皆是,但由於諸多原因,這年頭,許多院子格局都破了。

目前海澱,還能瞧見的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已不多。

李建昆眼前這座,便是。

“小友,喝茶呀。”

坦白講,李建昆屬實沒看出來,這位哪裡生猛了。

年紀六十左右,精神頭挺好,穿件唐衣式的對襟衫,下身是青布褲子,腳上是雙千層底布鞋。

麵相周正,和藹,特平易近人。

此時院裡靜悄悄的,除剛才給開門的那位大哥,不知貓哪裡去了,隻剩他和金三爺,坐在葡萄架下的涼亭裡。

圓石桌上,有兩筒麥乳精,一兜蘋果,一兜橘子。

李建昆捎來的,登門拜訪總不能空手,更彆提有求於人。

他笑著致謝,人家石桌上隨時擺著茶具,喝茶頗講究,老紫砂壺配蓋碗,他端起一瞅,再嗅,後品。

嘖嘖!

蒙頂甘露。

“怎麼,小友還懂茶?”

“呃不懂,這不想裝懂嗎,看著內涵點,不想被三爺您一眼識破。”

“哈哈,你這小友,很有點意思!”

兩人相聊甚歡,半盞茶後,李建昆切入正題。

金三爺的霸氣這時流露出來,壓根沒理睬什麼人,倒更好奇,他怎麼會在那一塊置宅子。

這宅子他還知道,損毀嚴重,整一破爛。

“不瞞三爺,我瞅著大學招生越來越多,那一片遲早要熱鬨起來,倒也不要那宅子,尋思現在閒散人員這麼多,上麵總該有點政策。

“反正先置辦著,總不至於虧本。”

金三爺咂摸著這番話,越想眼神越亮,誇道:“要不還得有文化,你小子腦子好使。”

“三爺謬讚。”

“你剛說對方叫啥來著?”

“就知道手下人喊他六哥。”

“嘖,六字輩兒的。”

金三爺打趣道:“海澱這地界上,沒一百怕也有八十。行吧,明兒一早我讓人陪你走一趟。”

“多謝三爺!”

“害,不提,喝茶。”

-----------------

下午待在燕園。

上了堂英語課,李建昆心猿意馬,一度想翹掉,鑽隔壁去。

隔壁可好玩了,有位直男偶像在上課。

季羨琳,北大東語係主任。

這位的日記,嘖嘖!

那叫一率真隨性,我輩楷模。

今兒是禮拜天,傍晚,李建昆照舊鑽小南門,來到長征食堂。

金彪前腳剛到。

老樣子,餃子和冰鎮鮮啤,必須有。

點菜時,李建昆望向盤正條順的服務員姑娘,眨眼道:“來個烏魚蛋痛。”

“哎呀你這人,也學他們!”

服務員姑娘年紀不大,跟他們差不離,嬌嗔道:“我都記得你上回點過的,是蛋湯,蛋湯!”

你為啥記得這麼清楚?

嘖!

這事貌似不能展開想。

顯然海澱廣播站的嘴瓢事件,已經傳開。

等服務員姑娘白他一眼,走後,金彪色眯眯道:“建昆,這姑娘不錯呀,您要下手……哦算了,您是大學生,她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