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藥瘤子(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8189 字 1個月前

李建昆望著眼前的老兩口,又側頭瞅瞅門外,特詫異。

要知道,這個大雜院裡,至少住著二十人。

老兩口就一間屋,僅十幾平方,後砌的,位於牆根處。

門外搭一窩棚,便是廚房。

明明在五道口有偌大一座四合院,乾嘛要縮這裡活受罪?

“知道您不信。”

趙老頭示意他稍等。

花甲之年,身子骨還算健朗,比老太太好不少。

遂翻箱倒櫃,找出一張泛黃的,薄薄的紙。

並未讓李建昆過手,隻是小心翼翼攤開,給他上眼。

這是房契!

李建昆逐字逐句看完,確實無誤。

旁邊,老太太解釋道:“哎,這事說來話長……”

趙家早年是個什麼光景,老太太沒細講,隻說後麵家道中落,分崩離析。

50年代,大部分房屋賣給公家,他們這一支,隻餘下五道口那座四合院。

要說原本,日子也算好過。

但這二十年間,發生太多事,老人家並不願提及。

重點是五年前,他們唯一還在身邊的小兒子,因打架滋事,麵臨丟掉飯碗和蹲號子的雙重危機。

“當年啊,家裡所有錢都拿出來,賠了被打的人,算是私了。

“但飯碗也不敢丟啊,連媳婦都沒討的人,將來吃啥,拿什麼養家?

“當時我兒子他們勝利二廠,職工宿舍特緊張,我跟老頭子一合計,反正家裡也沒剩啥人,用不著這麼大宅子,看著還冷清,就找廠裡打了個商量。”

李建昆微微頷首,懂了。

房子借給廠裡安頓職工,換兒子工作保障。

“這不年初,勝利二廠和一廠合並,搬了,房子騰出來。

“我們還尋思搬回去來著,哪知道正張羅,已經有人住進去,謔,沒幾天,住滿了。

“怎麼跟他們講理,都沒用啊。”

老太太唉聲歎氣。

李建昆也暗歎一聲,這事彆說這年頭,擱後世都有。

有人瞅著某房子長期無人居住,直接撬門而入,有的甚至大張旗鼓裝修起來,聲稱是自己的。

但那個法治健全的時代,不難要回。

這年頭吧,又事關知青,硬要,確實難辦。

“對啦。”

李建昆想到什麼,問道:“老人家,您兒子呢?”

尋思這麼大個事,二老年事已高,怕是他們兒子出麵更穩妥。

哪知老太太忽紅了眼,老淚縱橫。

趙老頭不帶感情地說:“死了。”

這?

敢情白忙活一場啊。

李建昆道了聲歉,詢問起房價。

他們既然聽聞消息,找到許大爺,留下地址,自然願意出售。

無非是商量出一個合理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個年代,京城都是允許房屋買賣的。

“這先不急。”

趙老頭道:“你要真想買,裡麵的人你得先弄走,我們都這把歲數了,不想再生什麼是非。”

李建昆沒去跟他爭論,這事講道理,應該由賣家負責。

老太太剛講過,請不動。

趙老爺子的心態,他完全能理解,雷電交加中戰戰兢兢走過來的人。

許多事,已如驚弓之鳥。

“這好辦。”

“好辦?”

老兩口詫異,他們可半點沒看出來。

那根本就是一群牛犢子!

對牛彈琴,好賴不聽!

“那我先走,明兒再過來。”

“啥?”

“您一天就能解決?”

趙老頭瞪大眼睛,道:“得,您也彆明兒過來,我明兒過去,那些小同誌要真安生搬走,咱立馬商量個價,把事辦嘍!”

要的就是您這句話。

李建昆拍拍屁股起身,笑嗬嗬道:“行!”

-----------------

那群知青,就一定是麻煩嗎?

不,也可能是資源。

按照李建昆的計劃,此事想要成功,借用知青的資質,是重要一環。

個把兩個,還不夠。

人多才能形成市場,帶來商業效應,彙聚人流。

同時,還能形成一道“法不責眾”的壁壘。

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似乎出現於1980年。

他們江浙人,一女的。

但實際上,有個曆史節點,李建昆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