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比起鹽這種必需品而言,農具菜刀鐵鍋這些,需求量不是很大。
更大一部分是用在戰士們的盔甲武器上去,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一年兩千萬斤,那李善,你們工部有辦法做到,讓我們大明的鋼鐵產量,一年再翻個五倍,達到一億斤嗎?”
想想美利堅的鋼鐵都多到用來鋪路,當鐵路了,大明這點鐵,自己用都才勉強,還能鋪路,朱厚照是無法想象這裡麵有多大的差距,也不敢提要求,大明的鐵先破億了再說。
“嗯?一年一億斤?五倍……”李善愕然的看著朱厚照,以為自己聽錯了。
“陛下,這……這無法做到啊!除非在增加礦場,增加礦工,增加目前五倍的投入量,可能才行吧!”
“還有,陛下,當前我們的鐵夠用了啊。”
李善直接就反駁了,不是他們不想增產,而是……已經夠用,再加上,增產五倍,那要多大的投入和動員?李善已經不敢計算了。
“夠用嗎?”
其實朱厚照也不知道,弄那麼多鐵來乾什麼,還真多了用來鋪路不成?
大明的確夠用了。
但美利堅都能做到,他們大明也必須要做到,至少也要達到人家一半吧。
“是啊,陛下我們的鐵的確夠用了。再增加鐵的產量……無非也就是拿來打造更多的農具,鐵具……還有,就算用在軍隊上,最多再翻一倍,也完全他們夠用了,難道陛下想普通士兵也穿鎧甲嗎?”李善的眼界也自然在這裡了。
“這,先不說產量問題。”
“就是,先拋開夠用問題。”
朱厚照一時間也沒有要更多鐵的理由,反而暫且擱置,直接道:“我們萬一哪一天,鐵不夠用了怎麼辦?李善,你有沒有想過,兩漢時期,朝廷一年的鐵產量多少?唐朝、宋朝時期,朝廷的鐵是多少?我們……大明的鐵,應該超過曆朝曆代的鐵了吧,這裡麵,是什麼原因?”
科學技術!
朱厚照其實是想要說的這個問題。
當前最能代表的大明科學技術的,應該是鐵。
大明火銃就完全是鐵造的,就是因為好像有了更多的鐵,才有了神機營。
而漢、唐沒有聽說過火銃,也好像是他們鐵製造兵器盔甲都不夠了,哪有多餘的鐵來搞火銃?
因此,鐵的產量發展,朱厚照感覺可能有科學技術的影子。
這點自然要重視。
“這……陛下,這裡麵是什麼原因?”
“這,這還真問到了老臣,老臣也沒有想過。”
李善毫無疑問是茫然了,誰沒事回去總結煉鐵技術進步啊。
“那李善,你最好去想!去好好想想這裡麵的原因,然後弄清楚了這個原因,再想辦法讓我們的鐵產量翻倍。兩千萬斤看起來多,可平均到每一天,也不過六萬斤左右吧?”
“六萬斤很多嗎?”
“如果我們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讓鐵一天三十萬斤,六十萬斤!一個月的產量,能夠抵得上一年的產量呢?”
“方法有了,用不用,才是另外一回事吧。”
大明的鋼鐵生產關卡,不能被美利堅卡了脖子。
有沒有能力生產是一回事,有沒有方法才是問題。
“啊,這……方法。這……”李善傻眼,算是跟上了朱厚照的思路。
“反正,就這樣!李善,如果你能找到一天生產十萬二十萬乃至三十萬斤的方法,在保持我大明當前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這個方法你找出來了,朕保你成為副總統!”
這畢竟是科學技術的鑰匙,朱厚照也不含糊,直接許諾。
大明第一生產力,就是官位!
這方麵他相信大明官員的能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