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項目啟動後,曾梨頓時忙碌起來。
這檔節目跟《跑男》、《好聲音》、《歌手》都不一樣,這是一檔全天候的綜藝。
每天需要拍攝的素材之多,遠超其他綜藝。
另外。
如果隻是單純地旅行,或者日常生活也缺乏看點,沒有人會盯著一個人吃喝拉撒看。
節目需要看點,就得設立一係列的‘任務’,就跟玩遊戲一樣,需要一條主線任務。
然後再從主線任務衍生出支線任務。
如何設計任務,也是一項難題。
嘉賓的意願,也得考慮到。
畢竟,有些畫麵是不適合入境的,明星嘉賓也需要隱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按照多部門討論後的流程,應該在房間內安裝監控。
單單這一條,很多人就不一定願意。
此外,嘉賓選擇也是一個難點。
孩子是不可控因素。
太小了不行,至少要三歲以上,有一定的自我表達能力。
太大了,也不行。
十歲以上的年紀,人憎狗嫌,很頑皮,而且年紀大了,也很容易喪失一樣重要的法寶。
可愛。
或者說‘萌’。
娛樂圈公開生子的明星,隻有那麼多。
那些隱婚生子的明星,肯定不會接受邀約。
在籌備期間,燦星文化兵分五路,第一路負責勘景,尋找有特色的鄉村地區。
為什麼是鄉村,原因也很簡單。
習慣了大城市生活的明星父子,突然去了鄉村,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反差,也是一大看點。
第二組負責頭腦風暴,設計遊戲環節。
遊戲得有趣,既不能太容易完成,也不能太難。
創意部的人聚在一起,天天頭腦風暴,很快就想到了一係列的‘套路’。
人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
服裝這一塊,沒什麼爆點,頂多就是偶爾換上古裝,或者民族服飾之類的遊戲環節。
行,也沒有太大的活動空間。
因為讚助商不允許。
剩下空間比較多就是住和食,這裡麵的花頭就多了。
好房子與壞房子之間的反差,看點不就來了?
食也是一樣。
能玩的套路也有很多。
第三組的人負責規劃拍攝方案。
四到六組嘉賓,也就是8到12人,每一組至少需要分配六到七位跟拍人員。
包括攝像、收音、打光等等。
這就是五十人左右,總控也需要人,意外應急組也要用人,零零總總,拍攝團隊人數至少上百。
又得招人了。
第四組人負責搜集資料,協調關係,找到最合適的嘉賓名單。
真人秀,重點有一個秀字。
不是隨便拉一個人過來就能成功的。
找到合適的人選,還得看人家願不願意。
有些人願意,他們還不一定邀請。
這項工作由曾梨主抓。
除了她,沒人合適。
而最後一組人,負責招聘,以及挖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