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忙組織其他老師將學生們先勸回教室自習,然後分開學生後進入了教研組。
隻見顧維軍正在教研組裡的黑板上一邊奮筆疾書,一邊與各位老師爭論機床的技術話題,蔣校長也看不懂,直接拉過來外圍的一位老師問:“現在講的這些技術知識點已經很深了麼?”
被拉過來的老師剛開始還一臉不耐煩,結果回頭一看是校長,連忙回答:“這位顧同學已經跟大家討論怎麼將機床從兩坐標發展到三坐標了!”
“如果技術路線可行,那咱們國家自己的三軸機床就會很快出現了!”
“啥?”蔣校長雖然不懂具體的技術話題,但是機床的兩軸和三軸區彆還是很清楚的,這可是關係到國防啊!
蔣校長稍微愣了下神,剛剛回答完的老師又連忙轉回頭繼續聽圈裡顧維軍和其他老師的爭論。
蔣校長見狀,皺眉沉思一會兒,給自己的秘書吩咐幾聲後,又出了教研組外麵去疏導學生們,並高喊:“教研組討論的技術問題最終全部會整理成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等最終的資料整理歸納後再借閱!”
在蔣校長和其他校領導的疏導下,總算將外圍的同學們勸回教室了!不然的話學生們已經越聚越多了,而且還不限於機械係了,其他係的學生也紛紛跑過來看熱鬨......
蔣校長頭疼的回頭看了眼教研組裡的顧維軍,這小子怎麼出去一趟回來就開始搞事情?
就不能提前跟自己打個招呼麼?
再說了,什麼時候討論不行?非得要在上課的時候!
這要不是自己應對及時,險些釀成事故出來了!
批評!
必須狠狠批評!
嗯,不過要等他把這個三軸機床搞出來再說......
伴隨著蹬蹬的散亂腳步聲,京城第一機床廠的廠長和總工程師一起跑過來,氣都沒喘勻乎就詢問蔣校長,“蔣......校長,貴校的機床理論有突破了?”
“請快點帶我們去聽聽!”
蔣校長的臉上浮起一絲笑容,還是很冷靜的回複,“現在隻是在探討,還沒有最終形成理論,但是我問過參加討論的老師,有希望!”
“所以,我請您二位來,就是想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看,這些理論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那第一機床廠是否就可以進行實物生產投入試驗?”
然後蔣校長就帶著李振順廠長和葉選平總工一起進了教研組。
教研組裡,隨著顧維軍吐沫星子亂飛,李輯祥教授和其他多名教授也是圍在教研室中間的黑板上一邊書寫公式一邊激烈的討論,邊上的另外多名老師,正在緊張的計算。
李廠長跟隨蔣校長一進來就被這幅激烈的討論場景震住了,黑板上寫的密密麻麻的公式,看著就眼暈,悄悄的拉了一下葉總工,低聲問:“老葉,你懂的多,你多看看,多聽聽,如果三坐標可行,我回去立刻組織同誌們加班!”
葉總工是第一批去蘇聯進修實習的技術人員,61年以前在沈陽第一機床廠任總工,62年才調到北京第一機床廠任總工,他的機床知識結構與清華大學大部分老師類同,都是蘇聯的知識體係。
現在猛然聽到顧維軍在黑板上寫的歐洲機床建造知識和體係,立刻如癡如醉的加入進去,拿出隨時攜帶的筆記本和鋼筆,就坐在最外麵進行記錄和驗算......
現在顧維軍和李輯祥教授他們探討的已經遠遠超出了蘇聯傳授的內容,也就是普通三軸範疇,已經在討論兩個新的方向,三坐標xyz三軸刀具圍繞加工件的轉動和加工件如何繼續同時圍繞x軸進行轉動!
葉總工被驚的瞪大了眼睛,臥槽,這都是四軸方向了吧?
光純機械能做到四軸?
馬上,顧維軍就在黑板上寫下一段編程語句,點了點,“現在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在不斷的小型化,隻要我們在數控上下基礎,在編程上下基礎,就可以達到這個同時旋轉的這個目標。”
教研室為之一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