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野棉花(1 / 2)

石匠把一塊方形的石柱用他們特製的膠水固定好,再把接粉盤放上去固定,然後是上下磨盤、磨柄,沒用多少工夫石磨就安裝好了。

周懷安送走石匠,周母也帶著羅海麗母女一起走了進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了起來。

肥腸魚麻辣鮮香,清蒸細甲魚細嫩鮮美,野生山藥軟糯可口。

老爺子吃著滿意極了,“老幺下次撿點山藥豆回來埋林子裡,後年就有山藥吃。”

周父說:“我看方田大隊種山藥都是把有芽孢的山藥挑出來,切開後和洋芋一樣裹點草木灰,開溝深種出苗後和再搭排架子,明年就可以挖了。”

周母笑道:“那咱們吃了飯挑幾根出來,種菜地邊試試。”

這邊的野山藥多為麻山藥,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麵白色。吃起來口感軟糯,還可以入藥。

周懷安想起門口的水塘,“今天上街都忘了問問哪裡有藕種賣,開春買點藕種回來種裡麵。”

楊春燕說:“種藕好,荷花好看,裡麵還可以養魚。”

楊母笑道:“隔房二爸家今年開春在池塘裡種了藕,上次你們去剛好在清塘撈魚,家裡的魚和泥鰍就是他們送來的,我回去問問。”

楊春燕點頭,“開春種的話,旱季來的時候就把池塘放乾了曬曬。”

幾人邊吃邊聊,吃過飯周一丁就騎著自行車去竹林幫忙砍竹子去了。

老爺子和周父去後山繼續幫周懷榮編竹籬笆。楊春燕和周懷安也帶著家什、牽著來福上山摘野棉花、挖野薑,留下楊母和周母在家清洗那些洋薑。

上午兩個老太太去魚塘那邊挖了不少洋薑回來,切片曬乾後,搭上菜葉和飼料三頭小豬能吃上兩月。

楊春燕兩人上山,雖說已經入冬,但山上也隻有一些樹木開始變黃。

山上那些常見的草藥早就被村裡人采挖一空,連人人嫌棄的雞屎藤都被連根挖回去種了。

兩人爬到山頂,楊春燕一眼就看到坡上那一叢叢鮮豔似火的火棘,看起來喜慶極了,“懷安,摘點救軍糧來吃。”

“這東西有啥好吃的!”周懷安說著摘了一支下來給她,“少吃點,吃多了咬東西的時候牙齒都咕咕響。”

“曉得了,我就嘗幾顆!”楊春燕摘了幾顆放嘴裡,嚼了幾下將碎渣吐掉,“味道還好,你也來幾個?”

“不要!”周懷安把頭搖成了撥浪鼓,“小時候吃傷了,看到就反胃。”

這種紅色小野果之所以被譽為“救軍糧”,因為在物資匱乏、糧食奇缺的戰爭年代,當時的軍人都靠吃這種小野果來充饑,故而得名。

周懷安小時候家裡糧食不夠吃,兄弟幾個沒少在山上找這種能填飽肚子的紅果子吃。

每逢火棘果最多的時候,周母還讓他們把火棘果摘回去,曬乾了磨粉和苞穀麵煎餅子給他們吃。

吃頭兩頓還好,接連吃幾頓就便秘,他早就吃夠了、厭煩了。

楊春燕吃了幾顆也覺得酸牙,把剩下的火棘果插在路邊,看到斜坡上的野草衝周懷安招手,“快過來,這兒好多臭草。”

周懷安回頭看了一眼,“臭哄哄的有啥稀奇的。”

“這叫天門精,還可以做成農藥,我們把它拔回去,撒一些種子在藥田裡還可以防治害蟲。現在山裡也就這些不常用的草藥了。”